[实用新型]智力球无效
申请号: | 94247884.3 | 申请日: | 1994-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201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林 |
主分类号: | G09B19/22 | 分类号: | G09B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力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是球类智力玩具技术领域。
现有的球类智力玩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木方式,在玩法上是拆开和安装各个部分;另一种是构造较为复杂的魔球。前者玩法简单,单调,后者构造复杂,造价昂贵。此外,这两种球类玩具的表面都不能自然地模仿地球的经纬线,因而不能制成既具有智力娱乐又具有地理学习的玩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与现有智力玩具结构原理完全不同的智力球,并且与地理地球表面的图案形象地结合起来。其既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又能够开发智力、利于地理知识学习、增加乐趣、锻炼手指活动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智力球的构造作具体说明:
图1为半球面体,外表带有3个外宽大内窄小的半个轴承和带有3个以此半个轴承的圆心为圆心的半环形外窄内宽的槽形轨道。
图2为弧面体,类似于地球表面经线之间所构成的弧面体,弧面体的内侧中部的表面上有一个凸出的轴,轴靠近弧面的一端比另一端直径小;弧面体外侧有四道平行的槽形轨道。弧面体的外侧两端厚度突出一些,形状似球面三角形,突出的高度是第3层球面体的厚度。
图3和图4分别为较大的弧面体和较小的弧面体,两者形状相似,大小不同,两种弧面体的内侧都有一外大内小的轴。
智力球球体是由依次小、中、大3层球面体套在一起组成,球体表面制成地理区域图案。
小球面体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半球面体部件(见图1)扣合而成。在扣合时应使两个半球的槽形轨道吻合,然后用粘胶物或其它办法使两个半球固定在一起。这样,在两个半球的交接圆周线上形成3个完整的轴承,并且形成3个环形槽形轨道,这3个环形槽形轨道的正中线在该交接的圆周线上是互相相切的。
中球面体是由6个弧面体(见图2)组成。在上述把两个半球面体扣合固定时,应把这6个弧面体的轴分别放在第2层表面的轴承里和槽形轨道里。这样,在中球面体的外表形成4个平行的、环绕球体的槽形轨道。
大球面体是由12个较大的弧面体(见图3)和12个较小的弧面体(见图4)组成。在安装小、中球面体时,把12个较大的弧面体的轴安装在构成中球面体的6个弧面体外侧靠近中间的两道槽形轨道内,另外12个较小的弧面体以同样的办法安装在其外侧靠近两端的槽形轨道内。
球体安装完毕之后,其外表形状恰似地球,其缝隙似地球的经纬线,两端似地球的两极,共有5道纬线(包括赤道)和6道经线。
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采用简单的地球地理区域彩色图案,除标出自然地理的重要特征外,还标出政区划分线、国界线、重要城市和主要铁路、航海、航空线。图案中有些经线和纬线与智力球表面的相应缝隙重合,两极与球体的相应两极大体一致。在图案的按排上,分布在构成球体的24个弧面体表面的图案互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用法:直观上,除相当于两极圈内的部分不能平行旋转外,球面外表被纬线分割的四个纬带可以单独或共同向左右平行旋转;同样,球面构成圆周的任意两条经线所划分的两个半球也可以相对地旋转。互为实现这两种旋转的必要用法是:每次沿经线相对旋转两个半球时,旋转的度数应是180°,即使纬线对齐;每次沿纬线向左右旋转各个纬带时,旋转的度数应是60°的倍数(60°×n,5≥n≥1),即使经线对齐。在掌握上述实现两种旋转的必要用法基础之上,先把原样的智力球表面各个部分随便或有目的地多次进行各个方向旋转,然后再把其有目的地旋转,使球体表面恢复到原来的规整图案,其中恢复的程度、速度和旋转的次数是衡量用法技术程度、地理知识和智力的标准。另外,特别设计两极之处不能沿纬线方向转动,可用手指捏住,以便于分别灵活移动其它纬带和使经线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与现有的魔球或魔方类的玩具相比,智力球变化更加多端,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无论是魔球还是魔方,其表面的移动都是“+”交叉移动,而智力球的表面移动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交叉移动,在两极处形成“×”移动,使表面的变化多出近一倍。通过互相旋转移动使智力球外表地球图案发生复杂变化或复原,达到开发智力、加深对地球地理知识的了解目的,使游戏娱乐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得到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林,未经张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7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