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盘型榨汁机无效
申请号: | 95101114.6 | 申请日: | 1995-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5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铉 |
主分类号: | A47J19/06 | 分类号: | A47J19/06;A23N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伟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盘 榨汁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压榨方式从蔬菜类等材料榨取绿汁的榨汁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上下盘粉碎和压榨蔬菜类榨取绿汁的磨盘型榨汁机。
榨汁机是一种利用压榨方式从蔬菜、根菜或水果等中榨取绿汁的绿汁机。最初已经提出了采用这种榨汁方式的绿汁机方案(例如韩国实用新型申请第86-17672号等),但是以前在提取绿汁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离心式。离心式虽然适合于用来抽出果汁等的汁机,但是在抽取那些纤维素多,水分含量少的蔬菜类和根菜类的绿汁时,即使将其切细并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绿汁抽取率也并不太高,且存在着利用离心力排出残渣等问题。
与之相比,另一种所提出的榨汁机,即利用一对齿轮的榨汁式绿汁机具有细切和压榨或细切并同时压榨来榨取绿汁的结构,其绿汁回收率比离心式高数倍,具有残渣不与绿汁一起溶出的优点,因此目前这种双齿轮式榨汁机占有了所需要的大部分绿汁机市场。
在图1中,由驱动马达M通过传动齿轮组T旋转的一对粉碎齿轮K,粉碎从料斗投入的投入材料I并向榨汁网传送,使被榨出的绿汁J通过绿汁导流板G1落入容器V,而渣子R通过残渣导板G2排出。
可是,这种方式的榨汁机由于靠粉碎齿轮K进行对投入材料I的粉碎及压榨,粉碎齿轮K承受相当大的负荷,因此需要较大功率的驱动马达M和传动齿轮组T。而且,在粉碎齿轮K上要以斜齿轮的形式形成螺旋形切削刃,因此需要进行高精度切削加工,同时为了防止切削刃因使用而磨损,必须采用很高强度的特种材料。
加之,在投入松叶、葛根等含有大量纤维素的材料时,如果不分成小份儿多次投入,就不仅不能很好地进行榨汁,而且粉碎后的残渣有可能塞入榨汁网D或拥挤在齿轮K中间,而引起器具的损伤;另外由于使用榨汁网D,对使用和洗涤带来诸多的不便。
另外,使用榨汁机的家庭或健康食品店由于需要生产绿汁或其它炊事用途,有时需要磨碎黄豆、红小豆等谷物或坚果,但是如果事先不把它们在水中充分地浸泡或煮熟,以往的绿汁机是难以把它们有效地进行粉碎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又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磨盘型榨汁机,其韩国专利申请号为93-10436(93.6.14)。这种磨盘型榨汁机由相对旋转的上盘P和下盘P2组成,它们分别具有切刃带L1和L2,把蔬菜类等投入材料I投入上下盘之间的粉碎面进行粉碎。
这种磨盘型榨汁机虽然制造起来比较容易,耐用性高,也能有效地对高纤维素的投入材料和谷物等进行粉碎及榨汁,但存在一个结构上的问题。即在这种榨汁机中,上盘P1和下盘P2之间的粉碎面是向上鼓起的圆锥形,投入材料被粉碎后绿汁和渣子不能分离,靠自重一起下落。因此,为了从被粉碎物I’分离出绿汁,另外需要过滤网S或没有图示的离心分离器等分离装置。从而,上下盘P1和P2之间的粉碎效率即使再高,这种以往的磨盘型榨汁机的榨汁效率最终还是取决于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的高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另外的分离装置就能实现绿汁和渣子分离的磨盘型榨汁机。
其结果,本发明人发明出一种磨盘型榨汁机,其特征在于上盘和下盘之间的粉碎面具有凹陷的漏斗形结构。
在这种本发明榨汁机中,绿汁和渣子通过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分离装置彼此被分离,绿汁从粉碎面的中央靠自重下落和排出,抽取绿汁后的渣子传送到粉碎面的外围被排出。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磨盘型榨汁机的结构原理和最希望的实施例。
图1为表示以前申请的双齿轮榨汁机的简要剖视图。
图2为表示以前申请的磨盘型榨汁机的简要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磨盘型榨汁机基本结构的概念图。
图4的(A)、(D)为表示图3的上盘和下盘结构的平面投影图和平面图。
图5为说明图4的上下盘工作原理的概念图。
图6为表示可适用于上盘和下盘的各种排渣装置的结构和组合例子的图,(A)至(B)为上盘而(E)至(H)为下盘结构的模式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磨盘型榨汁机的另外结构的概念图。
图8为表示以图7的结构为基础的磨盘型榨汁机的一种期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图8中的上盘结构的投影平面图。
图10为表示图8中的下盘结构的平面图。
图11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磨盘型榨汁机的其他细切装置结构原理的斜视图。
图12的(A)至(C)为表示把图11的粉碎装置应用于本发明磨盘型榨汁机的各种结构例子的简要剖视图和投影平面图。
附图主要部分所用标号说明
10:上盘
20:下盘
30:(材料)投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铉,未经李文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1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尼龙棱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金属球连铸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