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5102357.8 | 申请日: | 199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6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岩木正充;扇一胜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现有的很多冷却系统,其插入气液分离器的、从蒸发器出口伸出的配管顶端是平行的。日本实用新型公告1977年第26125号公报示出了这种装置。
以下利用图3、图4对现有的冷却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3、图4所示,设有压缩机1、冷凝器3、干燥器5、毛细管6、蒸发器7、气液分离器9及将它们相连接的配管2、4、8、10。10是从气液分离器返回压缩机1的返回管,其大部分与毛细管6进行热交换。此外,蒸发器出口部配管8的顶端12加工成水平状,插入在气液分离器9的内部。此时,在气液分离器9内,配管8弯曲成ㄑ字状,且使配管8的顶端与出口部11错开而不位于一致位置。
以下对如上结构的冷却系统进行说明。
由压缩机1压缩的制冷剂因此时产生的压缩热而保持气相状态被排出,通过冷凝器3放出热量而渐渐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由干燥器5除去水分,并通过毛细管6被减压。
被减压后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7蒸发,剩余的液态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因为插入气液分离器的蒸发器7出口部的配管8的顶端12是水平的,所以液态制冷剂从配管顶端12均匀排出。
然而,配管8顶端插入时,有时顶端与气液分离器出口部11会相邻,进入返回压缩机1的配管10内的液态制冷剂(以下称液态返回)的量有可能增多。
如上结构的气液分离器9,不能使制冷剂的液态返回充分减少。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因气液分离器6内的液态制冷剂导致的过冷却加剧,不能防止制冷剂的破裂音导致的噪音及对压缩机1的液态返回导致的压缩机破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设于蒸发器出口的气液分离器内,使制冷剂的液态返回量减少的冷却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使设在蒸发器出口上的、插入在气液分离器内的配管弯曲,并使配管端部的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一侧的长度比远离气液分离器壁面一侧的长度长尺寸L,该尺寸L必须能使管内液态制冷剂因管内壁侧面张力而向靠近气液分离器侧面一侧流动,并从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一侧排出。
由于上述结构,若采用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制冷剂沿着配管顶端的较长一侧流动,使液态制冷剂容易溅向气液分离器壁面方向。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中: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冷却系统的配管图。
图3为现有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的剖视图。
图4为现有的冷却系统的配管图。
图1、图2示出了本发明冷却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对其中的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标上了相同的编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图1是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的重要部分放大图,插入气液分离器14的蒸发器7出口部的配管15缓慢弯曲,且配管15的端部16的靠近气液分离器14壁面侧比远离气液分离器壁面侧要长尺寸L。
现对如上结构的冷却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于配管15内壁的尺寸L,在蒸发器7余下的液态制冷剂因侧面张力而向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的一侧流动,并从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的一侧排出,液态制冷剂容易溅向壁面方向,能可靠地防止液态返回。
因此,不会发生因气液分离器内的液态制冷剂导致的过冷却,能防止发生因制冷剂的破裂音导致的噪音,还能防止因对压缩机的液态返回引起的压缩机破损。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因为使插入气液分离器的蒸发器出口部的配管弯曲、并使配管端部的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的一侧比远离气液分离器壁面侧更长,所以即使因制造方面的误差等使配管端部与气液分离器出口部11相邻,由于配管内壁的侧面张力,液态制冷剂也会流向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的一侧,并从靠近气液分离器壁面的一侧排出,所以,能可靠地抑制液态返回。因此,不会发生因气液分离器内的液态制冷剂导致的过冷却,能防止发生制冷剂的破裂音引起的噪音,还能防止因对压缩机的液态返回引起的压缩机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冷机株式会社,未经松下冷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23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成型件焊在工件表面上的设备
- 下一篇:三维补强的烧蚀/绝热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