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纺机中驱动导纱器条轨用的上下运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5102870.7 | 申请日: | 199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1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新美究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1H1/42 | 分类号: | D01H1/42;D01H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纺 驱动 导纱器条轨用 上下 运动 机构 | ||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精纺机,如同环锭细纱机环锭捻线机等,其上设有一条钢领板和一根导纱器条轨(叶子板条轨)例如一根叶子板夹持角铁、一根气圈控制环夹持条轨或其他类似物。更具体点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导纱器条轨用的上下运动机构以便在精纺机中形成管纱。
通常,在上述型式的精纺机中采用一种上下运动机构,以便使一条钢领板逐渐向上移动并在精纺机运转期间不断重复其上下运动,从而连带使一根导纱器条轨随着钢领板的上下运动而同步向上和向下,以便形成管纱。作为导纱器条轨需要提出说明的是一根被称为叶子板夹持角铁的条轨,这是为了支承多个装在其上并各具有一个导纱钩的叶子板而设的;和一根被称为气圈控制环夹持条轨的条轨,这是为了支承多个气圈控制环以便在精纺操作过程中防止管纱在导纱钩和一个钢丝圈之间形成过多的气圈而设的。
作为钢领板和叶子板夹持角铁用的上下运动机构,例如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报148820/1989(JP-A-1-148820)号所公开的一种机构,其中钢领板、导纱器条轨(叶子板夹持角铁)及其他都是用绳索悬挂起来的,而绳索则卷绕在分别用分开的电动机驱动的卷取筒上。在该已公开的机构中,各根条轨的向上移动是通过分别卷绕相关卷取筒上的绳索来强制地予以实现的。而在向下运动时,各根条轨是在卷取筒按反方向转动而放开绳索时受重力影响被驱使向下移动的。
另外,还公开过这样一种上下运动机构的结构,其中各根条轨不仅通过卷取筒的来回转动来上下移动,而且还受到在一凸轮的作用下杠杆环绕枢轴转动所作出的上下运动的影响,由于杠杆的动作,每隔一定时间便有一段预定量的绳索被卷取到筒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条轨的向上移动是在凸轮的作用下强制地实现的,条轨的向下移动却是被动地在各条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的。
此外,在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报133129/1987(JP-A-62-133129)号和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报27130/1991(JP-A-3-27130)号中所公开的上下运动机构中,分别适用于支承钢领板和叶子板夹持角铁的每一根升降杆托脚都是由具有在外周上部分形成的螺纹部分的螺纹轴构成的,其时每根螺纹轴都是以螺纹啮合在一个装在机架上而可转动的螺帽件内。通过固定安装在一根或两根沿机架纵长方向延伸的主轴上的齿轮来回转动螺帽件,钢领板和叶子板夹持角铁(条轨)在向上和向下移动时都可被强制地驱动。
有些上下运动机构的钢领板和其他件只有在向上移动时才能强制地被驱动而在向下移动时要受重力的影响以致被动地被驱动,如同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报148820/1989号所公开的便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当钢领板的上下运动的速度增加时便会发生问题。更具体点说,因为钢领板的向下行程是在重力作用下被动地实现的,所以便会发生所谓歇息或暂停现象,此现象发生在钢领板从向上行程转变为向下行程的时候,钢领板的运动会暂时停顿一个短时间,这样成形中的管纱的纱线便受到扰乱。特别是在精纺机运转时飞花会沉积在钢领板和其他件的升降杆托脚上,由于沉积飞花产生的阻力,上述现象会变得更为明显。
为了实现纱线卷取操作而在形成管纱时不致受到扰乱,钢领板的上下运动需要进行得高度可靠和准确。与此相反,叶子板夹持角铁并不总是要求与钢领板同步进行上下运动。另外,即使发生歇息或暂停现象,叶子板夹持角铁的运动也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诚然,在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报133129/1987和27130/1991号中所公开的机构可从本质上不受上述问题的影响,因为钢领板及其相关部件在向上和向下移动时都能强制地被驱动。但在这些已公开的机构中,每一条钢领板都要求配上一套螺纹轴和螺帽件,这将导致装备精纺机的复杂性和昂贵的费用。
在另一方面,就气圈控制环夹持条轨的上下运动机构而言,迄今为止已知有两种型式,即整体式上下运动机构,其中气圈控制环和钢领板是一起运动的;还有独立式上下运动机构,其中气圈控制环可脱离钢领板而独立运动。
采用整体式上下运动机构时,气圈控制环就固定在钢领板上。只要上下运动行程相对地不是太长,气圈控制环夹持条轨采用整体式上下运动机构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当采用长的筒管或需增加上下运动的行程时,要在上下运动行程的整个范围内适当控制气圈的大小就难于做到了。更具体点说,如果将气圈控制环设置在一个选定的位置上,让这个位置对于开始将纱线卷绕在筒管上是合适的,在该位置上气圈很容易崩溃;但当成形的管纱到达给定的中间位置时,上述位置就会变得不合适而显得太高,这时适宜控制气圈的位置应该还要低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28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宿主细胞中生产脂酰还原酶的方法
- 下一篇:合成树脂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