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02892.8 | 申请日: | 1995-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31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发明(设计)人: | 荣廷昭;刘礼超;倪昔玉;雷本鸣;潘光堂;黄玉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如明 |
地址: | 6250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杂交种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方法,属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
四川省平丘地区复种指数高,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总体投入不够,因此,该地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要能高产稳产、中熟、抗病、株型好、且耐粗放栽培。过去“中单2号”较好地满足了这些要求,为四川的玉米生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中单2号”连续种植近20年,由于种种原因,该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均已明显退化,产量大大降低,抗病性逐渐丧失,产量潜力已发挥殆尽。继后,于八十年代末,又引种“农大65”获得成功,推广了一定的面积,可是,未经几年,“农大65”又严重衰退,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同时,“中单2号”和“农大65”又均系从我国北方引进的杂交种,加之北方种子生产的有利条件,致使多年以来,四川每年都从北方调入大批量的玉米种子,这势必影响四川玉米种子的生产效益,还加重了广大用种农户的经济负担,因此,更换新的玉米杂交种,就成为四川玉米生产迫在眉捷的事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比“中单2号”和“农大65”综合性状更优,且在四川制种产量较高的丰抗兼优的玉米杂交种,并改进种子生产技术,以期有效地促进四川玉米生产上新台阶,并能在和四川平丘地区自然条件相近的其它省区种植推广,同时又明显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减轻广大用种农户的经济负担,为发展玉米生产作贡献。
一种玉米杂交种的制种方法,采用正交48-2×478或反交478×48-2配制杂交种。
正交制种母父本行比是5∶1,反交制种母父本行比是8-10∶1。
正交制种母本48-2亩植3500-4000株,父本478亩植4000-4500株;反交制种母本478亩植4500-5000株,父本48-2亩植3800-4200株。
正交制种先播母本,母本见针播10%父本,母本一叶一心播50%的父本,母本二叶一心播40%的父本;反交制种父本先播10%,待其见针播70%父本并播母本,五天后播20%的父本。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正交“48-2”ד478”或反交“478”ד48-2”配制的杂交种为“川农单交11号”。“川农单交11号”以代号为“90074”于1992-1993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平丘中熟组区域试验,1992年亩产434.1公斤,比对照“农大65”增产6.6%,增产点87.5%;1993年亩产433.1公斤,比对照“农大65”增产14.2%,居第一位;两年平均亩产433.6公斤,比对照增产10.4%,通过省区试。1992-1993年还参加了四川省重庆市的杂交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5.1公斤,比对照“农大60”增产10.5%,居各参试种之首。1993年参加国家玉米育种攻关夏玉米展示试验,济南点亩产603.4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6.5%;陕西杨陵点亩产641.7公斤,比对照“烟单14号”增产13%;郑州点亩产637.3公斤,比对照“忻黄单85-1”增产18.2%;是全国23个育种单位提供的50个杂交种中唯一在各点表现一致,产量稳定,增产幅度最高的一个杂交种。1993年还在四川的荥经、江北、大邑、蓬溪和四川农业大学农艺站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0.3公斤,比对照增产17.8%;同年全省示范1012.5亩,平均亩产421.4公斤,比对照“农大65”,“中单2号”和“掖单4号”分别增产18.2%,34.65%和8.7%。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南充地区农科所植保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川农单交11号”抗大小斑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各地试验结果表明,“川农单交11号”耐旱性较强,耐粗放栽培。
近年的制种实践表明,“川农单交11号”一般制种亩产可达200-250公斤,比制“中单2号”和“农大65”增产20%以上;若采用姊妹种技术制种,还比一般制种亩产提高25%以上。
下面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川农单交11号”的选育:“川农单交11号”的组合是“48-2×478”于1989年组配,1990年定选,1991年进行多点试验,1992-1993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平丘中熟组区试试验,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大面积示范,对其亲本和杂交种进行了质检,199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2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附片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金属复合材料锅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