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油料处理器无效
申请号: | 95103474.X | 申请日: | 199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09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新;杨金传;廖建兴;郑志仁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油料 处理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油料处理器,具体说涉及一种油料磁化器。
目前的车辆燃油的化油器直接连接于油箱油泵的油管,油管直接连接在化油器端部,以供燃油从油箱进入化油器内进行燃烧的前期作业及处理,但该化油器却常因油管设置不当而使燃油进入化油器时受到干扰,从而影响化油器的效能而减少燃油所发出的能量以造成浪费。
现今汽车所使用的燃油喷射系统,是由电脑控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一般燃油与空气的比为1∶15时,可使发动机达到效率最高并使燃料完全燃烧以降低废气污染,而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也与其是否能够与氧气充分混和有关,即要达最佳的燃烧效果,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必须充分与氧气混合,但碳氢与氧分子均带负电荷,即两者之间不但不互相吸引,甚至会相互排斥,这样在不充分混合的情况下,汽车发动机燃烧就不够充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油料处理器,即一种能使燃油磁化,以使燃油中油分子的内聚力降至最低并呈游离状态,以促使燃油的雾化,进而使燃油充分燃烧的燃油磁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内燃机的油料处理器,设置在发动机燃油滤清器与化油器之间,其特点是,它包括:一金属制的中空筒体,在中空筒体内壁面设置数个强力磁铁,在中空筒体内容置一具有至少一层的中空螺旋管,中空螺旋管的端部通过管路分别与燃油滤清器与化油器连接,在中空螺旋管的中央纵向设置一心轴,在心轴表面设有数组与中空筒体内壁面相对应的强力磁铁。
这种油料处理器的其它特点是:在心轴表面形成数个纵槽;在每一纵槽内部的强力磁铁与中空筒体内部的强力磁铁相对应;吸附于中空筒体内部的磁铁数目与纵槽对应的强力磁铁数目相等以及在中空筒体底、顶部分别设有一封胶口及一上盖。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使原来不规则的燃油滴中的各碳氢分子转变为结构松散且分离的单分子型态,使燃油各分子间的附着力降低,使化油器的进油更为平顺,及可使化油器内部的燃油雾化效果更佳。
强力磁铁以其密集的磁力线将燃油离子化并降低燃油各分子之间的附着力从而可提高燃油与氧分子之间的结合及确保发动机的完全燃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及目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组件剖视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油料处理器,它包括:一金属制的中空筒体10,中空筒体10的上端的适当部位分别形成有两平行的穿孔11、12,而在中空筒体10内壁面的前、后、左、右位置各在纵向上设置数个强力磁铁13,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强力磁铁13。
中空筒体10的内部容置一具有内、外层的中空螺旋管20,在本实施例中内、外层各有20匝,中空螺旋管20的端部21、22分别穿过中空筒体10上端的穿孔11、12而朝外延伸至中空筒体10的外部,中空筒体10的端部21、22分别与燃油滤清器30与化油器40连接(如图3中所示),在中空螺旋管20的中央纵向上设置一心轴50,在心轴50的前、后、左、右分别形成数个纵槽51,在纵槽51内与中空筒体10的内壁面间设有数组相对应相等的强力磁铁52,每一纵槽51和中空筒体内所设的强力磁铁52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在中空筒体10的顶部设一顶盖14,底端的封胶口15用封胶密封。
上述结构组合后在使用时,首先,将本发明的油料处理器装置在汽车内部的燃油滤清器30与化油器40之间(如图3中所示),而燃油滤清器30的前端部经管路与油箱60连接,化油器40的末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汽车的发动机70上,输送进入中空筒体10内部的具有内、外层的中空螺旋管20内部流动的燃油分子被多组强力磁铁13、52之间形成的强力磁力线所切割(如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被切割一百五十六次,从而使位于中空螺旋管20内部的燃油油分子在经过上述多重及多次强力磁场的有效切割后,使其内聚力降至最低并呈游离状态,再行进入化油器40的汽车发动机70的内部(如图3),以增加燃油的雾化效果以使充分和完全燃烧。
本发明的强力磁铁组数、磁场强度及中空螺旋管的匝数及管径大小,可根据油料的不同及耗油量的多少而改变,可应用在车辆、船舶、飞机、发电机等包括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各种内燃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新;杨金传;廖建兴;郑志仁,未经王庆新;杨金传;廖建兴;郑志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34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M数字基群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 下一篇:有线电视的加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