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04783.3 | 申请日: | 1995-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5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07 |
发明(设计)人: | 後藤高志;池岛薰;弓仓恒雄;吉田孝行;竹下伦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1/12 | 分类号: | F28F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设备 热交换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
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热传输管;和
螺旋地缠绕多个热传输管以用作热传输散热件的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热传输管分为一些组,每组有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并且至少有一个细金属丝散热件缠绕着每组的热传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传输管分为一些组,每组有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1a,1b),(1b,1c),(1c,1d)……,并且至少有一个细金属丝散热件螺旋地缠绕着每组的两根相邻的热传输管,使得当沿多个热传输管轴线观察时,细金属丝散热件不与其它细金属丝散热件以及同一细金属丝散热件的其它部分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细金属丝散热件的横剖面为一多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设有一第一热传输部件和一第二热传输部件,每个部件包括多个热传输管,这些热传输管周围螺旋地缠着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上述每个部件还具有一热传输表面,此表面包括有热传输管的轴线和细金属丝散热件,所说表面以之字形形状弯曲,并具有与热传输管相对应的脊部和沟槽,所说第一和第二热传输部件沿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前后放置,而使笫二热传输部件的脊部分别凸入第一热传输部件的沟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设有多个热传输部件,每个部件包括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热传输管中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过,上述多个热传输部件沿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彼此平行排列并彼此连接,所说冷却剂从放置在相对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最下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顺次流过热传输部件,流向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上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
7.一种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它包括: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热传输管;和散热件装置,此装置包括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构成的环形散热件,上述环形散热件基本上为圆形,其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且每个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使得环形散热件各自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相邻的环形散热件至少在一个位置彼此相接触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件装置包括多个由细金属丝构成的第二环形散热件,所述环形散热件基本上为圆形,其直径大于热传输管的外径,且每个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的外表面上,第二环形散热件放置成它们的中心从热传输管的轴线错位,而朝向相对于在热传输管外流动的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方,和第一和第二环形散热件沿每个热传输管的轴线交错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传输管插入了环形散热件,并固定在环形散热件的内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散热件内周的一部分固定在热传输管上,使得环形散热件倾斜向下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8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散热件是一个“8”字环形散热件,它具有两个圆环,且热传输管插入两圆环之一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热传输管插入每个“8”字环形散热件的两个圆环之一中,并固定在所插入圆环的内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的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设有多个热传输部件,每个部件包括其中有非恒沸点冷却剂流经的多个热传输管和多个细金属丝散热件,上述金属丝散热件沿着并垂直于在热传输管外部流动的一种外部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彼此平行排列并彼此连接,冷却剂从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下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顺次流过热传输部件,流向设置在相对于外部的流体流动方向最上方位置处的热传输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47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聚四氟乙烯及其制备
- 下一篇:延迟焦化污油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