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出液提金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5105351.5 | 申请日: | 199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67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发明(设计)人: | 余耀基;白旭永;章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地质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B3/06 | 分类号: | C22B3/06;//C22B1100 |
代理公司: | 地质矿产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向源富 |
地址: | 0500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出 金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溴化法提取金的工艺方法。
当前,矿石中的金的提取一般采取氰化法和非氰化法,出于环保方面的要求,溴化法成为前景较好的一种非氰法提金方法。其优点是浸出速度快、无毒且操作条件较宽,据查新结果目前溴化法提金工艺的研究,《金精矿无氰提金新工艺研究》〔薛光《黄金》1994年15(8):32-35〕采用的浸出体系是1%(v/v)Br2-10%(w/v)NaCl浸出体系,《用溴—溴化钠溶液浸泡法从紫木幽原生金矿中提取金》〔胡洁雪《黄金》1994年(4):52-54)〕采用的是1%(v/v)Br2-10%(w/v)NaCl浸出体系,《一个比王水强五倍的溶解黄金的溶剂》〔蔡树型《黄金》、88.9(2):64〕采用的是0.4%(v/v)Br2-10%(w/v)NaCl浸出体系,这些方法虽能有效地从经过焙烧的矿石中把黄金浸出,但都存在试剂消耗量大,溴蒸气挥发导致损失多,贫液需再生才能利用等不足,这些恰恰又是目前妨碍溴化法提金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试剂消耗量小的浸出液、浸取率高、溴蒸气挥发损失少、贫液可再利用的溴化法提金工艺。
本发明的浸出液是由溴化物-硫酸-二氧化氯组成的浸金体系(简称,BC浸出液),溴化物浸金过程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其原理如下:
金在浸出液中的溶解反应可写成:
影响金在浸出过程中溶解速度的因素是浸出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Eh),而影响Eh值的则是溴化物浓度、酸的浓度和金的浓度。实现本发明浸金工艺的试剂用量是:溴化物重量为矿物重量的0.8-1.2%、硫酸重量为矿物重量的1.8-2.0%、A液2M3/吨焙砂。这样的试剂。用量只有薛光等使用液溴浸出用量的1/3-1/8。贫液再利用后试剂用量还可降低。
本浸出液提取金的方法包括矿石粉碎、配料、焙烧、浸取、调浆、分离富集、金的回收等工序。
本浸出液提取金的方法是这样的:
(1)将待提金的矿石破碎85%-200目。
(2)为有利于矿石浸出,需将还原型难浸金矿改型成为氧化型矿,含硫化物、碳、砷等都能使矿石具有还原性。高温焙烧、高压氧化、细菌氧化都能使矿石转型。本工艺提供一种自行设计的强制流态化焙烧炉,将矿粉加入2-6%(W/W)的氯化剂拌匀,置于已升温至700℃的强制硫态化焙烧炉中焙烧改型。
(3)用溴化物、硫酸、二氧化氯配制BC浸出液
(4)A液制备:A液由二氧化氯溶解在1%的氯化钠溶液而成。二氧化氯由TCD型二氧化氯发生器电解食盐水制备。ClO2浓度为0.1%,备用。
(5)浸出前要对焙砂的转型(还原型-氧化型)程序进行检查,并以此为据确定试剂用量。当浸出液的消耗量为正常量的3倍时,焙砂继续焙烧改型。
(6)浸出将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考虑到溴的挥发性和腐蚀性,要求浸出容器密闭、防腐、能转动。若每次浸泡1吨焙砂,则容器需有2M3的容量。
浸出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浸出。按焙砂和BC浸出液固液比1∶0.3-0.5在反应罐中进行,时间15-20分钟。第二阶段再加入A液调浆,使焙砂和BC浸出液固液比达到1∶1,时间为10-15分钟。第三阶段继续加入A液调浆使焙砂和BC浸出液固液比达到1∶2,矿浆进入固液分离系统。
(7)用引风机将反应罐内的溴蒸气通过NaOH吸收后,矿浆转移入固液分离池进行固液分离(真空抽滤或微孔吸滤管吸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地质学院,未经河北地质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5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