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涡低脉动小型给水净化技术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5105602.6 | 申请日: | 199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1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文;陈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绍文;陈润明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海河***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涡低 脉动 小型 给水 净化 技术 设备 | ||
本发明为给水处理技术
小型原水净化技术实际上是使水厂小型化,把水厂的处理工艺用于小型的处理设备之上,而实现这一小型化的关键在于大幅度提高给水处理技术中混合、絮凝与沉淀工艺的处理效率。尽管早已出现根据传统的给水处理技术所推出的各类一体化小型净水器,由于传统的给水处理技术受传统的水处理理论所存在的固有缺陷的影响,导至混合、絮凝与沉淀效率很低,所以各类一体化小型净水器处理效率就更低,只能靠砂滤来调解,极易堵塞且水质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对给水处理理论新的认识发明一种微涡低脉动小型给水净化技术及设备,以替代现有的一体化小型净水器。
根据设计,本发明基本构造包括:多级圆管混合器、小格网絮凝器、小间距斜板沉淀过滤箱,投药箱、消毒箱、计量仪器等。
其工艺流程为,原水加药后直接进入多级圆管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小格网絮凝器絮凝反应,再进入小间距斜板沉淀过滤箱,沉淀过滤后的清水消毒后输至用户使用。
上述微涡低脉动小型给水净化技术主要依据以下理论认识来完成的。
1、加药原水进入多级圆管混合器后使水流在每级圆管高速切向旋转,由于每时每刻水流均迅速改变运动方向,加之圆管曲率半径很小,故水质点之间必然产生强烈的动量交换,同时也产生了强烈地质量交换,这样就迅速完成了混凝剂水解产物在混合器内的宏观扩散及亚微观扩散,达到了充分混合的目的。
2、在小格网絮凝器的廊道中布置有多层小孔眼格网反应设备,水流通过后在格网后形成无数高比例的微涡旋,利用这些高比例的微涡旋惯性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水流中胶体颗粒碰撞几率,提高了絮凝反应效率。
3、小间距斜板沉淀过滤箱内的小间距斜板沉淀设备,其间距远小于传统的沉淀设备间距(一般在3.5厘米以上)使水流粘性力增加,抑制了水流的脉动,同时也使水力阻力增大,使斜板各处流量均匀,加之侧向约束极小斜板上不易积泥,所以其沉淀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基于上述理论认识导至本发明的处理效率明显地高于传统的一体化小型净水器。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附图1为微涡低脉动小型给水净化设备
附图2为混合器
附图3为絮凝器
附图4为沉淀过滤箱
如附图1.2.3.4所示,混凝剂从高位投药箱①内经流量计②注入原水流入混合器③内。混合器③是由多级圆管④构成的,每级圆管上都切向开有进水口⑤和出水口⑥且上一级圆管的出水口⑥应与下一级圆管的进水口⑤相对应并用导流槽相互串联,使水流切向进入圆管形成高速涡旋流,在多级涡旋流作用下药剂充分混合进入絮凝器⑦内,絮凝器⑦的各级廊道内均布置有多层孔径不大于2厘米的小孔眼格网反应设备⑨,原水经絮凝反应后流入沉淀过滤箱⑧内,沉淀过滤箱⑧内安装有间距不大于2.5厘米的小间距斜板沉淀设备⑩,其上辅盖有纤维填料过滤层,经沉淀过滤后的清水流入集水槽经清水管道输出,同时消毒剂从高位消毒箱经流量计注入清水管道进行消毒后输至用户。
本发明结构紧凑,设备体积小,处理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浊度可达到1度以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饮水标准,所以非常适用于内河船舶、村镇、野外作业队伍等小规模人群的用水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绍文;陈润明,未经王绍文;陈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5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