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轮胎、轮胎用防滑元件和防止轮胎打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06097.X | 申请日: | 1995-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07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27 |
发明(设计)人: | 都筑泰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筑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0 | 分类号: | B60C11/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轮胎 防滑 元件 防止 打滑 方法 | ||
1、一种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结构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是由埋置在胎冠部分中、沿径向指向与路面相接触的胎面附近的多根线材制成的刷状构件构成的。
2、一种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结构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是由圆柱形吸水槽和防滑元件构成的;所述圆柱形吸水槽是自与路面接触的胎面沿径向以既定深度形成的圆柱槽,而所述防滑元件是由许多装设在所述吸水槽中的线材制成的。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槽形成在胎冠部分之中,而防滑元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吸水槽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槽是穿过胎冠部分形成的,而防滑元件的各线材前端则固定在比胎面更径向靠里的部位上。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元件包括:
通过把许多树脂线材的端部粘结成束并同时在其端部形成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而构成的主体,以及
一环形部,具有插入所述主体的开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开孔的周边接合固定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用粘结剂将所述环形部和固定部固定。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和固定部是用在它们处于接合状态时将它们固定的压接件固定的。
8、一种车辆轮胎用的防滑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通过把许多线材的一端部粘结成束并同时在其端部形成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部而构成的主体,
环形部,它有插入所述主体线材的开孔,所述固定部接合固定在所述开口周缘上。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车辆轮胎用防滑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一个固定部,该固定部是通过把许多树脂线材的端部进行热焊同时使所述热焊部分向外突出而制成的。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辆轮胎用防滑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和固定部是用粘结剂固定的。
11、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辆轮胎用防滑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和固定部是用在它们处于接合状态时将它们固定的压接件固定的。
12、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车辆轮胎用防滑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至少在-30℃~120℃的环境温度下具有挠性、100~180kg/mm2的维氏硬度,以及诸如从直线状态弯折成180度后又能恢复成直线状态的复原能力、抗中和、抗酸性、抗疲劳性、抗碱性、不粉化、极低的含水性与极佳的不吸水性等性能。
13、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辆轮胎用防滑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是用热塑树脂单丝材料制成的,所述单丝材料的维氏硬度为100~180kg/mm2。
14、一种防止车辆轮胎打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胎面接触到路面时,在轮胎胎冠部分形成的吸水槽的内部空间因膨胀与变形而产生负压;
利用上述负压吸入介于胎面和路面之间的水;同时把所吸入的水保持在许多装设在所述吸水槽中的线材之间;
从而,可借助于所产生的吸附—粘着力和胎面与路面之间的冻结力产生轮胎对路面的抓持力;
当吸水槽运动到与道路不接触的位置时,借助于吸水槽的复原力和轮胎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而把保持在各线材之间的水排散到槽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筑电气株式会社,未经都筑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60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伪方法及其制品
- 下一篇:只输入式封闭环型光学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