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及蓄冷空调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5107268.4 | 申请日: | 1995-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78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开华;舒碧芬;蒙宗信;陈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接触 气体 水合 蓄冷槽 空调 系统 | ||
1.一种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其特征在于蓄冷槽内的下部设有向槽内的蓄冷介质喷洒热交换水的喷洒头(5),蓄冷槽内的上部设有滤网分离器(6),该滤网分离器接着下降出水管(9),下降出水管从蓄冷槽的底部通出槽外,蓄冷槽的顶部具有辅助气体注气口(11),在蓄冷槽内还设有辅助释冻管(7),该辅助释冻管通过槽中的蓄冷介质层,其出口紧贴滤网分离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喷洒头(5)是圆盘状、直管状或喷嘴形,其喷洒方向是垂直向上或与垂直方向成0-90°的任一角度或沿径向或圆周切向,以单方向或多方向喷洒。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其特征在于蓄冷槽中设置1-6个喷洒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其特征在于蓄冷槽中灌装的致水合介质为:C3H8、(CH3)CH、CCl2F2(R12)、CCl3F(R11)、CBrF3(R13b)、CHCl2F(R21)、CHClF2(R22)、CH2ClF(R31)、CH2F2(R32)、CCl2FCH3(HCFC-141b)、CClF2CH3(HCFC-142b)、CF3CHF2(HFC-125)、CH3CHF2(HFC-152a)、CF3CH2F(HFC-134a)、CF2HCF2H(HFC-134)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接触水合蓄冷槽,其特征在于蓄冷槽中的致水合介质加有表面活化剂,表面活化剂为离子型、两性离子型或氯表面剂,表面活化剂与包括致水合介质和水的蓄冷介质的比例为1--5000ppm。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其特征是在蓄冷槽中含有一定量的过余冷水,过余冷水的比例是当槽中气体水合结晶过程结束后,过余冷水与水合物晶体的重量比为1∶1-9。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其特征在于分离器滤网孔隙的平均直径为5-100μm或100-500μm。
8、一种气体水合蓄冷空调系统,包括一个能提供0-30℃冷水的制冷机组A和一个具有空气温度、湿度调节功能的空调设备C,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进行储、释冷热交换的直接接触气体水合蓄冷槽B,制冷机组A的冷水出水口连接一个切换阀E1,切换阀E1的出水口与蓄冷槽B喷洒头(5)的进水管(8)相接,蓄冷槽B的冷水出水管(9)连接一个冷冻水循环泵D,冷冻水循环泵D的出水通道分成两路,一路接到空调设备C的进水口,另一路经切换阀E3后又分成三路,一路经切换阀E4后接到空调设备C的出水口,第二路接到制冷机组A的进水口,第三路经切换阀E2后也与蓄冷槽B喷洒头的进水管(8)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72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制造胶壳的定位装置
- 下一篇:红外低压电热布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