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筑钢骨柱施工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08654.5 | 申请日: | 1995-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堂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骨 施工 装置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地面下的逆筑钢骨柱施工法及装置。
近年来国内由于经济的快速成长,房屋建筑数量大增,尤其是高层建筑更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于各大都市,其造型的变化多端,表面用材的华丽眩目,确实很容易给人“国内建筑水准已逐渐朝向先进国家迈进”的印象。然而我们若从营建技术方面来探讨,这些建设量到底带给国内多少实质成果?提升了多少施工技术?相信答案无法令人满意。这一点我们可从这段期间中,自国外引进的尖端技术是否已在国内生根;以及透过这些工程经验,是否已经孕育出对新工法的开发能力;或如设计施工前的构法计划,与贯彻施工中全面品质制的概念等等,看出我们的营建技术仍有待改进。换言之,我们是在将落伍的传统工法合理化的工作尚待进行中,却因经济的波及而已产生兴建超高层建筑的需求,因此在计划手法及施工技术欠缺之下,难免落入只能以变化取巧的造型与华丽不实之外装材料,充当为唯一的处理手法及评价要素的地步。如此情况下产生的(超)高层建筑,除了高度之外与传统工法的建筑又有何异?建筑技术发展的瓶颈因而形成。
综观近代建筑技术史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出现除了经济因素外,因其本身实为各种技术的综合结晶,故须整个社会的建筑技术理论与其相关的生产工业,均达到成熟阶段,才能促使其自然地实现。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有别于以固定施工方式及程序完成的传统工法建筑,它在计划阶段中,除了平面、立面等空间的设计外,举凡构造型态、部材生产方式、施工方法的选择、建造顺序、资材管理计划等等,均需经过事先慎密地规划。其设计工作与施工技术实无法游离,往往于设计过程中,更要求高度的理论与实际相互配合,而不再是过去以设计挂帅的处理方式。
台湾地区超高层建筑于七十年代开始陆续兴建起来,由于过去未曾作过类似的高楼土木营建研究工作,因此首先建造的国宾店、台北第一银行大楼及台湾电力公司大楼等几幢超高层大楼,于实际设计上及施工技术上都多少仰赖日本方面的支援,严格说来,到目前为止的超高层土木建筑施工法都是延用外国既开发的法,谈不上国内自行开发。
查反循环桩(Reverse Circulationpile)工法是由西德研究开发,于1960年末期引进我国,如台北市松江路的光华桥、成功大桥、高速公路等工程的桥基及台北市大楼建筑工程的基桩等都采用反循环施工法。
目前的反循环工法中,其吊放钢骨柱时,因未能同时于其上、下适当位置有所平均扶持与固定,于灌浆时则易造成反力侧移或晃动,又因无法调整定位住钢骨柱的高程位置,故当其基础发生沉陷或破坏时,补救工作相当难困难行;再者,习用施工架上是以导柱杆前端设有可上、下单向滚动的转子用来夹合钢骨柱的四周上方处,故当钢骨柱横向歪斜时,该只呈单一纵向转动的转子,并无法随之歪斜方向作灵活转动,而加以有效护持稳定钢骨柱,更因其是以呈“面对面”接触,故其摩擦阻力相当大,又因转子与导柱杆间乃属不可转的状态,不仅在转动导柱杆向前调整时,其摩擦阻力相当大,甚且因为前述钢骨柱歪斜而连带造成导柱杆挤压变形无法使用;而一般于钻掘完成的桩孔上方以双向两部经纬仪定出X、Y轴,并以喷漆标示于钢骨柱的校正方式,则易形成一轴向调整正确,而另一轴向则因前述轴向移位而产生偏心无法精确定出其中心点,(使具校正垂直度至多达至1/700),导致无法达致其高度及垂直度精准校正的目的,以致建筑物易产生重心偏移及承载力不平均的现象,而危害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鉴于上述反循环施工法存在的诸多缺点,本设计人经多方设计、探讨,并经无数次现场试作后,创作出本发明的一种逆筑钢骨柱施工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针对上述习知反循环施工法其钢骨柱竖立方式的各项缺点,而提供一种逆筑钢骨柱施工法,采用创新四点固定方式,藉其上端双层施工架上各设6支万向螺杆,以其前端容纳并微露而出的滚珠可以“点对点”的接触,并随钢骨柱的任一歪斜方向而自由顺畅转动,而将钢骨柱护持稳定住,配合其下端外围所环固的护环或护耳与桩孔周壁顶持住,以平均支撑定位住钢骨柱防止其受外力而幌动,便可经由钢骨柱四周上方所开设的透视孔配合双向经纬仪以精确地定出其中心点,且由于施工架上设有的千斤顶可向上、下顶持焊设于钢骨柱上的凸板,故可对钢骨柱定位准确且高度调整更为方便,以可有效控制钢骨柱的平均受力,提高垂直度及高程点准确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逆筑钢骨柱施工法的装置,采用四点固定方式,将钢骨柱护持稳定住,使钢骨柱定位准确且高度调整更加方便,并提高其垂直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堂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堂源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86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行票证防伪检验收款系统
- 下一篇:豆科植物葛的块根提取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