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输出电路无效
申请号: | 95108728.2 | 申请日: | 1995-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6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落合政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3/18 | 分类号: | H04N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 电路 | ||
1.一种行输出电路,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具有基极、发射极、集电极,水平周期的驱动信号提供给基极的行输出晶体管(Q3);
将阻尼二极管(Dd),第一谐振电容器(C01),以及水平偏转线圈(DY)加接S形畸变校正电容器(Cs)所组成串联电路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间而形成的第一并联电路;
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基准电位点(GND)之间的第二谐振电容器(C02);
将与所述阻尼二极管(Dd)相反极性的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器(C1)并联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3)发射极与基准电位点(GND)间而形成的第二并联电路;
具有电源端子(12,13)和信号输出端子(14),由该信号输出端子(14)输出按垂直周期变化的脉冲信号的调制信号源(10);
将所述调制信号源(10)输出的所述脉冲信号通过第二线圈(L1)提供给所述第三电容器(C1)的装置;
上述行输出电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端连接在所述行输出晶体管(Q3)发射极的第一线圈(L2),和连接在该第一线圈(L2)另一端与基准电位点(GND)间的第四电容器(C2)组成的平滑电路;
将所述第四电容器(C2)产生的直流电压提供给所述调制信号源(10)的电源端子(13)的电源供给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信号源(10)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产生按垂直周期变化的脉冲序列的脉冲发生电路(11);
发射极与正电源端子(12)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11)输出的脉冲序
列提供至基极的PNP晶体管(Q1);
发射极与负电源端子(13)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11)输出的脉冲序列提供至基极,集电极与所述PNP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NPN晶体管(Q2);
与所述PNP晶体管(Q1)和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的信号输出端子(14);
负极与所述PNP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正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14)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
正极与所述NPN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负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14)连接的第二二极管(D2);
上述组成中,所述直流电压提供给所述负电源端子(13)。
3.一种行输出电路,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具有基极、发射极、集电极,水平周期的驱动信号提供给基极的行输出晶体管(Q3);
将第一阻尼二极管(Dd)、第一谐振电容器(C01),以及水平偏转线圈(DY)加接S形畸变校正电容器(Cs)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一点(B)之间而形成的第一并联电路;
将第二阻尼电容器(D7)、第二皆振电容器(C1)分别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点(B)与所述晶体管(Q3)发射极间而形成的第二并联电路;
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点(B)的第一线圈(L2),和连接在该第一线圈(L2)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3)发射极之间的第三电容器(C2)所组成的串联电路;
具有电源端子(12,13)和信号输出端子(14),从该信号输出端子(14)输出按垂直周期变化的脉冲信号的调制信号源(10);
将所述调制信号源(10)输出的所述脉冲信号通过第二线圈(L1)提供给所述第二谐振电容器(C1)的装置;
上述行输出电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电容器(C2)产生的直流电压提供给所述调制信号源(10)的电源端子(12)的电源供给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信号源(10)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产生按垂直周期变化的脉冲序列的脉冲发生电路(11);
发射极与正电源端子(12)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11)输出的脉冲序列提供至基极的PNP晶体管(Q1);
发射极与负电源端子(13)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电路(11)输出的脉冲序列提供至基极,集电极与所述PNP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的NPN晶体管(Q2);
与所述PNP晶体管(Q1)和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的信号输出端子(14);
负极与所述PNP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正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14)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
正极与所述NPN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负极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14)连接的第二二极管(D2);
上述组成中,所述直流电压提供给所述负电源端子(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87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筒式轴承装置
- 下一篇:通信网络中的运行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