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添香方法及添香器无效
申请号: | 95109284.7 | 申请日: | 199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77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法经;上谷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F·丘卜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9/02 | 分类号: | A61L9/02;A61L9/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方法 添香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轿车、客车、航空器、船舶、铁路车辆等的车辆添加香味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现新车独特香味的添香方法。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使半旧轿车在车的气味上翻新的方法。
新车有新车固有的香味,且该香味依车辆种类而不同,更依车辆制造厂家不同而不同。这种香味由车辆部件气味和车辆组装车间的气味组成。例如,一部分轿车制造厂家将花香引入组装车间,使新车附有花香。又有一部分轿车制造厂商并不对车辆气味作特殊考虑,而是由部件自身气味及车间环境气氛香味直接形成车辆的气味。除花香味为一特殊气味外,车辆气味主要来自坐垫等的皮革制品味和来自塑料仪表盘及润滑油、绝热油、粘结剂等有机溶剂味,该气味即由所用车辆部件及组装车间的组装流水线的气味而定。香味种类依车辆制造商而有显著不同,例如,使花香附着于车辆的汽车制造商和附着其它气味于车辆的制造商之间,该车味即有很大不同。其次,汽车制造商即使相同,而组装车间不同,其香味也多少不同。又例如,即使同一厂商,在其欧洲的工厂和美国的工厂出产的新车,其香味也多少有差别。另外,各同类车辆间的香味差异不太大,如制造商及车间相同,则香味大致相同。由于车辆种类不同而产生的车味差别,对高级车来说主要在于散发自坐垫皮革的皮革味,而对其坐垫用纤维制品的普及型车来说,其差别则在于无皮革味。而且,该类新车车味数月后便淡薄,其后,使用者的气味成了主要气味。
车辆、特别是轿车常在旧(二手)车市场上转卖,为尽量使其接近新车,在车辆上旧车市场转卖之前,需作清洁打扫、内装饰和涂刷等的整理。然而,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并不考虑车味如何,而是仅在出售前对旧车消毒,结果,使旧车带有消毒剂味。因此,就气味而言,旧车和新车完全不同。人们几乎尚未认识到,从感觉上来说,车味是构成车辆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揭示一下这方面有关的已有技术,已知是,将香料浸渗于纤维片等中,挂于车厢内,使其慢慢挥发香味。然而,所用香料种类是花香及柠檬香等,并非能使人意识到是新车的香味。即使将香料浸渍于纤维片中,使其慢慢挥发,以再现新车车味,也不能使车辆自身附有新车香味。这是因为,此时,新车味不是发自车辆自身,而是发自浸渍着香料的薄片,无法在气味上使车辆自身翻新至新车状态。而且,使用者在感觉上意识到该香味发自纤维片,而不是车辆自身气味。因此意识到,该气味为人工添上的气味,而非真正的车辆气味。
作为其它方面的已有技术,人们业已知道,为在家庭或大楼空间等驱杀害虫,使杀虫剂载于来自发泡剂的蒸气流,并作雾状飞散以杀灭虫害的方法。例如,特公昭60~55481号公报上即公开了将氧化钙等的放热剂收置于二层容器之外侧,将油性杀虫剂和有机发泡剂收置于内侧的方法。向外侧的氧化钙中加水,使其放热,该发热热量将发泡剂加热至150℃左右后,使其发泡,随着发泡剂的分解产生大量氮气,使杀虫剂成雾状飞散,杀死害虫。杀虫剂中所用主要成分为烯丙菊酯(allethrin),胺菊酯(phthalthrin),苄呋菊酯(resmethrin),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等,它们的沸点及分解温度皆在200℃以上,为油性。又,有机发泡剂系以热分解等发生氮气,其发泡温度在偶氮二酰胺及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时为200℃左右,在1-丁基偶氮甲酰胺或苯磺酰肼酰胺(benzen sulfonyl hydrazide amide)时为150℃左右,又在对甲苯磺酰肼或4,4’-偶氮双氰基戊酸时则为120℃左右。上述发泡剂因氧化钙的发热被加热至150℃左右,发泡油性杀虫剂则未被分散,载于氮气流作雾状飞散。
本发明的主题在于以下几点。
1.使半旧车再现新车香味,使在车味上,将半旧车翻新至新车状态;
2.用添香剂覆盖杀虫剂的刺激味,使车散发香味;
3.防止添香剂在雾化时分解,可长期间保持新车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F·丘卜株式会社,未经F·丘卜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9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