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无效
申请号: | 95109344.4 | 申请日: | 199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0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15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晃嗣;东小薗诚;井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铁良,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绕式抑噪 高压 电阻 | ||
本发明涉及用作汽车等之类的内燃机用的点火线的一种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
高压电阻线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直接或通过配电器传给火花塞,要求输电损耗小,抑噪作用好和耐压耐热的性能高。通常,目前采用的高压电阻线有两种:细线式高压电阻线和线绕式高压电阻线,前者含碳浸渍纤维,后者磁性材料等之类制成的芯体上绕有电阻率高的小线规金属线。
图5中所示是日本实用新型公报1-32353(1989)公开的一种线绕式高压电阻线,该电阻线包括:补强线绳51,由芳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等之类的纤维制成;芯层52,由掺混有铁氧体磁粉的原料聚合物挤敷在补强线绳51上制成;电阻丝53,绕制在芯层52上;绝缘层54,挤压一涂敷在芯层52和电阻线上;编织层55,被覆在绝缘层54上;和最外层的包皮56,被覆在编织层55上。
然而,上述线绕式高压电阻线,当切开或剥开其绝缘层时,绕制在芯层的电阻丝会松开或松卷,因而需要有特制的切割剥线器,从而让这种线绕式高压电阻线单独上市是不切实际的。为解决这个问题,电阻丝绕制在芯层上时需要弹性地嵌入芯层表面(日本公开专利公报5-42084(1993))。
上述线绕式高压电阻线用作汽车的点火线时,象盐类和油泥之类的导电物质会沉积在点火线外周边表面,增加了电阻线的静电容,从而降低了加到火花塞上的电压。这样就需要减小电阻线本身的静电容。要减小外径不变的电阻线的静电容,是需要减小导体的直径的,而减小上述线绕式高压电阻线中导体(即绕有电阻丝的芯体)的直径会增加磁场强度,而且导体表面因电阻丝绕制在芯层上造成的不平滑会使绝缘击穿,从而使耐压能力下降。
在线绕式高压电阻线与金属端子之间如图6中所示进行电气接线时,导体因绝缘层剥除而露出的部分(芯层52和电阻丝53)在纵向上沿电阻线的外表面弯曲,且管状金属端子A套在电阻线上,电阻线的导体部分弯曲着。这样,导体直径减小减少了导体部分与金属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电连接不稳定。
用价廉的乙丙橡胶制成的芯层来降低电阻线的生产成本是有问题的。就是说,由于乙丙橡胶不耐热,芯层受热变质而软化,使电阻丝嵌入芯层的深度比所要求的大,这使电阻丝与金属端子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电连接不稳定。
本发明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包括:芯体;电阻丝,绕制在芯体上;内半导体层,由氟橡胶挤敷在绕制有电阻丝的芯体上制成,表面平滑;助剥层,被覆在内半导体层上;和绝缘层,被覆在助剥层上。
助剥层最好由含石墨的硅油形成。
芯体最好加上芳族聚酰胺纤维的补强线,补强线上被覆上主要由橡胶制成的被覆层。
上述结构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有了助剥层,给绝缘层的剥除带来了方便,有了半导体氟橡胶制成的内半导体被覆层,避免剥除绝缘层的力直接作用到电阻丝上,从而避免电阻丝没有弹性嵌入芯体表面时松开或松卷。
内半导体层的平坦面,可以缓和磁场强度的增加,从而避免了导体直径减小时耐压特性显著变坏。导体直径减小时,金属端子与电阻丝之间通过内半导体导层的电连接不致减小端子与导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此外,有了内半导体层,不耐热的价廉材料制的芯体受热变质而使电阻丝完全嵌入芯体中时,金属端子与电阻丝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该电阻线无需电阻丝弹性嵌入芯体表面,无需为减小电阻线的静电容而减小导体直径时而使耐压能力下降,就可以与端子稳定电连接。
结合附图参阅下面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点、各个方面和优点。
图1是本发明第一最佳实施例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的透视图。
图2是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连接到金属端子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最佳实施例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最佳实施例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的透视图。
图5是传统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的透视图。
图6是传统的线绕式抑噪高压电阻线连接到金属端子时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09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移动双方式通信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驱动的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