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仿木材料无效
申请号: | 95110070.X | 申请日: | 199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55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9 |
发明(设计)人: | 石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29B17/00;B27N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木材 | ||
本发明涉及塑料或含有其他塑料成分的废料的回收,特别提供了一种利用废塑料、纸、木屑、毛发、一年生植物茎杆等废弃垃圾合成制造的仿木材料。
塑料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废弃塑料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公害,如废弃农用塑料薄膜板结了土壤,使农田贫瘠化;废弃塑料食品袋、饮料容器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废弃塑料垃圾的回收再生利用问题。德国专利DE4221070 A1和日本专利JP6071647 A提出了利用各种废弃塑料和其它诸如木屑、纸屑等为原料,采用混合、热压等工艺路线制备各种形状物品,进行以废塑料为主的废弃物再生循环使用,上述合成仿木材料的制备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产品质量较差,有较多的空隙,且所需加工温度较高,压力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塑料合成仿木材料,其产品质量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仿木材料,其特征在于:该仿木材料系废塑料,如废弃的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添加物如废纸、木屑、毛发,一年生植物茎杆或玻璃纤维为原料制造而成;其重量比例为废塑料∶添加物=1~4∶1,具体制备工艺过程如下:
--将废塑料粉碎成80mm3以下碎屑,添加物粉碎成40mm3以下碎屑;
--搅拌混合,温度为70~280℃;
--混合物均匀充分混合成半固态物质后,在50~280℃温度,5MPa~30MPa压力下成型。
本发明中在搅拌混合时,温度为70~140℃,同时加入甲苯、丙酮或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加入重量比例为混合物∶有机溶剂=10∶1~10;混合物均匀充分混合成半固态物质后,保温完全蒸发出有机溶剂。
废塑料最好粉碎成20mm3以下碎屑,添加物最好粉碎成10mm3以下碎屑。添加物与废弃塑料之间比例可视要求按原料来源情况注意调节,一般说来,添加剂中纤维状物质的比例大,其最终制品的结构性能随之改善。加压成形的压力不同,可制成不同密度的制品,其容积重可在600~1200kg/m3之间变化。为了美化最终产品,可在加压成形的同时,在坯料表面覆盖适当的装饰纸或板共同成形,使最终制品表面平滑,花纹多样,质地坚硬。本发明所提供的这种合成仿木材料具有较高的静曲强度,抗压强度和硬度,易成形,加工性能好,不吸水,变形小,耐磨、耐腐蚀、绝缘、声学性能好等,可再次回收利用,这种材料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代替木材广泛地使用,是解决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的一种新途径。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实施例1
采用废弃聚乙烯及聚苯乙烯塑料制品,并将其粉碎成宽4mm以下的碎条(聚乙烯、聚苯乙烯比例(重量比)为2∶1)。添加物为废纸、木屑、毛发等,分别粉碎成10mm2以下或10mm以下的碎屑或碎物(废纸、木屑、毛发比例(重量比)为4∶1∶1)。将废塑料碎屑与添加物碎屑按2∶1(重量比)的比例装入混合器,在加热到80℃的条件下充分搅拌,同时加入适量的甲苯溶剂。当混合器中混合物均匀充分混合成半固态物质后,保温完全蒸发出甲苯溶剂,并采用水冷却回收有机溶剂,待再次使用。然后取出混合物在压机上热压成板材和园柱材,热压前在模具内衬木纹纸,模具温度为60℃左右,压力10MPa,这样制出的合成仿木材料表面光滑,表面具有木纹图案,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容积重为1000kg/m3以上,同时将以上制造的仿木材料再次粉碎后,重复采用以上制造工艺,仍可制造出同样质量的仿木材料。
实施例2
采用废弃聚氯乙烯及聚苯乙烯塑料制品,并将其粉碎成10mm3以下的碎块(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比例为3∶1(重量比))。添加物为木屑、碎麻纤维、麦杆等,碎麻纤维、麦杆等粉碎成10mm以下的碎末(木屑、麦杆、碎麻纤维比例为2∶2∶1(重量比))。将废塑料碎屑与添加物碎屑按4∶1(重量比)的比例装入混合器,在加热到100℃的条件下充分搅拌,同时加入丙酮溶剂(混合物∶丙酮比例为5∶3(重量比))余下工序同实施例1,但其杨形压力为15MPa左右。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0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芎首健脑丸
- 下一篇:龙蛇复康冲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