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丝绸易雕黑色活性染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10249.4 申请日: 1995-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60196C 公开(公告)日: 2001-01-03
发明(设计)人: 吴祖望;王桂娟;林莉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9B67/24 分类号: C09B67/24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史学松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丝绸 黑色 活性染料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类丝绸染色用的黑色活性染料。

丝绸印染中应用量最大的染料是黑色染料,以前应用得最多的品种是C.I.直接黑38,该染料在丝绸上乌黑度好,但它的结构由于含有联苯胺系骨架,而联苯胺具有致癌毒性而被世界各国明令禁用。另外,直接黑38的耐皂洗、汗渍等牢度差,拔染效果也不理想,雕印处不白,且易泛黄,用此染料染色的黑绸在较优化的雕印工艺下,雕白花纹处的白度(下称雕白度)一般只有48~50白度单位。另一类在丝绸印染上常使用的乌黑度较好的染料为络合金属染料,如活性黑43,虽然染丝绸后乌黑度和湿处理牢度可以满足要求,但雕白度只有38白度单位,不适于雕印。日开平2-202956和中国专利CN89103211·7以C.I.活性黑5为基础,与另一个或二个含氯三嗪基的染料相拼,提高了染料在棉纤维上染色时的乌黑度。其在丝绸上乌黑度尚可,但雕白度也只有44白度单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类丝绸用的黑色活性染料,兼有乌黑度好、耐皂洗、耐汗渍及耐水浸牢度及日晒牢度优良,用其染得的黑色绸作为拔染印花底色时,花纹处雕白度优异,且在合成中不使用和染绸还原分解不产生致癌毒性的芳香胺类。

本发明的构思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无致癌毒性的丝绸易绸黑色活性染料是由2~3个组份染料拼混而成,组份染料具有下列通式结构:式中:R1=H,-SO3Na或-COOH;

  R2=H,-CH3,-C2H5,-OCH3,-OC2H5或-Cl;

1.为确保染色绸及其拔染印花后印花绸的耐皂洗、耐汗渍及耐水浸等湿处理牢度,采用能与丝绸等蛋白质纤维以共价键结合的活性染料。

2.采用以蓝黑色染料为主组份,与橙色或红色染料拼混,以求在400~700nm可见区有较均衡的吸收。

3.黑色拼混染料中,蓝黑色双偶氮染料是主组份,其最高吸收波长应尽可能处于620nm以上,以保证拼混后乌黑度。该以1-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以下简称H-酸)为偶合组份的一次双偶氮染料,在通常染色条件下,在氨基邻位一侧偶氮基呈偶氮体形式存在,而羟基邻位则以醌腙异构体形式存在,电子转移方向如下:则A环上强吸电子基硝基的存在及其它吸电子基如磺酸基、羧酸基,将有助于染料吸收波长红移,而B环上有给电子取代基亦有助于最高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

4.从雕白角度考虑,在还原剂作用后,偶氮染料断裂碎片应易于从纤维上洗脱,分子中引入羧基或磺基对碎片的洗脱有利。此外,断裂碎片应不氧化泛黄。特别注意其与纤维结合这部份还原碎片不易氧化泛黄。因此,乙基砜型活性基因具有强吸电子性的砜基联于芳环,使碎片上氨基的电子云密度大为下降,碱性减弱而不易氧化,特别适宜作为底色用于拔染印花。例如:β-硫酸酯乙基砜型活性基和β-(N-甲基-磺基乙胺基)乙基砜型活性基。

基于上述构思,作为此蓝黑色组份染料(Ⅰ)的酸性偶合的第一重氮组份为:碱性偶合的第二重氮组份为:作为橙色组份染料(Ⅱ)的偶合组份如:作为红色组份染料(Ⅲ)的偶合组份如:可作为染料(Ⅱ)和染料(Ⅲ)的重氮组份的胺类如上述染料(Ⅰ)第二重氮组份的胺类。它们可与染料(Ⅰ)的第二重氮组份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各组份染料的重氮组份可以正法或反法在0~20℃重氮化,染料(Ⅰ)的第一次偶合在20℃以下,将H-酸偶合组份滴加到重氮液中,在pH≤3时偶合至反应完全。染料(Ⅰ)的第二次偶合及染料(Ⅱ)和(Ⅲ)的偶合均在10~25℃,pH=6~8下完成。三种组份染料可以单独合成后拼混,也可以在合成过程中湿法拼混,然后喷雾干燥,得到黑色染料。

本发明的黑色染料染丝绸可以在中性介质中用电解质(如食盐或无水硫酸钠)促染,或用醋酸或甲酸调节染液pH为4.5~6下促染,使染料吸附在纤维上,然后用纯碱或小苏打调节染浴,在pH为7~9下与丝朊反应固色。

黑色丝绸的拔白印花可用次亚硫酸盐合甲醛类雕白剂,如雕白块,雕白锌,雕白钙或氯化亚锡为雕白剂。其中以雕白块(次亚硫酸钠合甲醛)的雕白能力最佳,氯化亚锡的雕印效果相对较差。雕印后的丝绸黑底乌黑,花纹洁白,牢度优良。

本发明的黑色活性染料也可用于丝绸的直接印花和羊毛、锦纶等含氮纤维和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0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