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肥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10433.0 | 申请日: | 1995-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98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聂俊华;杜秉海;孙鹏;骆洪义;靳盛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淄博市张店化肥厂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高等院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龙群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由30%以上的作物秸秆和70%以下的化学肥料制成的颗粒或粉末状秸秆肥料及这种肥料的制备方法。
作物秸秆含有一定的植物营养,传统上做为一种肥源采用堆沤、过腹等方式使其还田,或直接还田以达到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但目前堆沤、过腹还田的秸秆数量很少,秸秆直接还田由于费工费时及秸秆还田后当季耕作困难及腐烂时间长,难于为农民接受应用,尤其是秸秆上携带有许多害虫病菌、直接还田会将这些病虫害带入土中,危害下季作物。秸秆中还留有部分作物种子,直接还田后种子发芽造成下季作物品种混杂、影响产品纯度。因此大部分农民采取将秸秆堆放地头,焚烧后还田的方法。秸秆焚烧后还田,其内含的大部分养分丢失而且也失去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燃烧时烟火四起,既不安全,又污染环境,已成为一大公害。
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肥及其制备方法,使生产出的秸秆肥施用后没有上述秸秆还田的各种副作用,但仍保持了其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所有功能。
本发明在秸秆肥制造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爆破工艺,使秸秆在一定压力下于一定时间内迅速破碎,腐熟。然后根据土壤类型及作物种类配以含量最高达70%的化学肥料,使氮、磷、钾三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有效总含量达10%-25%。产品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使作物秸秆处于高温和0.5~2.0Mpa的压力下,经20分钟后打开放料阀,作物秸秆便可在短时间充分破碎腐熟,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发明运用高温高压爆破工艺,使秸秆在0.5Mpa-2.0Mpa压力下于20分钟时间内破碎,腐熟。同时彻底消毒、消灭病菌害虫,并杀死残余种子,避免施用后病虫害危害作物和种子发芽生长后影响农产品纯度及品质。
本发明将秸秆加工成粉末状肥料的工艺流程如下:
秸秆→粗粉碎→高温高压→爆碎→化肥计量→混匀→包装成品
本发明将秸秆加工成颗粒肥料的工艺如下:
秸秆→粗粉碎→高温高压爆碎腐熟→计量混匀→包装→化肥计量成品入库
本发明加工成粒肥通过以下实例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以下所有化肥均为标准化肥。
实例1 尿素 100kg
氯化钾 60kg
过磷酸钙 200kg
硫酸铵 125kg
硫酸锌 8kg
硼砂 7kg
秸秆粉末 500kg
将之按上述流程混匀后加工成含秸秆50%,氮、磷、钾微量元素14%的秸秆粒肥一吨。
实例2 尿素 340kg
硫酸锌 10kg
磷酸二氢钾 115kg
硫酸锰 5kg
秸秆 530kg
将之按上述流程加工成含秸秆53%,氮、磷、钾及微量元素25%以上的秸秆粒肥一吨。
原料配比是严格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制定的,仅使用于特定的土壤和作物,不得随意改动或混用。
本发明提供的秸秆肥施用后不影响耕作,对土壤不良性质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本秸秆肥所含有效营养成分10%-25%,施用后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本发明提供了使作物秸秆加工升值的方法,可消除农户将其堆放路边田头、影响交通市容和燃烧还田,污染环境的现象,也消灭了由此而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本秸秆肥的制备方法工艺易操作掌握,具有广远的推广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淄博市张店化肥厂,未经山东农业大学;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淄博市张店化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04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