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席机无效
申请号: | 95110716.X | 申请日: | 1995-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1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质;彭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质;彭笑山 |
主分类号: | D03D15/02 | 分类号: | D03D15/02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夏青 |
地址: | 410009***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席机 | ||
本发明涉及的是席类“人字”型花纹编织的装置。
传统的“人字”型花纹席类的编织,是靠手工先制好篾,再按花纹的要求,从一角或中间开始,编织成各种规格的席面。这种人工编织方式,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也非常高,且工作环境恶劣,特别是现代竹编板和竹筋板的工业生产大量需要竹席,手工编织无法满足要求。
从1990年国务院科教组立项《实现竹编机械化》以来,虽然也有人试图完成此项目,但终因结构复杂无法实施或因违背了机编必须遵循席子本身“人字”花纹中蕴藏的对角线原理而没有成功。
我们为实现机编于1988年5月18日获得机控方案实用新型专利(2L872040400),1991年9月4日又获得微机控制方案的实用新型专利(2L91212333.8),然而这两个方案中,分径板不能准确分径,织篾过程中飞纬篾,自动供篾不可靠且液压控制机构较复杂,难以很好地完成机编。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进,彻底完成国家已立项25年而没完成的项目。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上述缺陷加以改进,实现机编自动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人”字花纹席中蕴藏的对角线原理,机编席面上所用篾长都等于席宽b所作正方形的对角线长b2,机编每次移席距都等于篾宽所作正方形对角线长。所以,将席长方向沿机器纵向中心线A布置,两个对角线上篾相交点01……0n连起来构成席面上的中心对称线,该对称线两边即构成相等的两个编织幅面,该正方形两个对角线称左右织纬线,两皮纬篾沿左右织纬线同时织人左右幅面,用靠纬机构靠紧后,再用前压板压紧每次新织入的纬蔑,然后利用移席机构使其沿中心对称线A向移动b2距离。整个系统由微机控制液压系统电磁阀带动控制油缸往复运动。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由机架、前压板机构,后压板机构,编织机构、自动单皮织纬机构、靠纬机构、挡纬机构、移席机构、微机控制系统和液压传动机构组成。其结构为在机架上设置水平支承面,使散篾和织好的席子可在其上之前、后下压板上自由位移。编织机构、自动单皮织纬机构、靠纬机构、挡纬机构沿与中心线A成45°的左右织纬线上对称布置,分别由各对伞齿轮相对啮合传递动力,自动单皮织纬机构设置在编织机构一端,挡纬机构上方设靠纬机构,下设编织机构,皆与固定在水平支承面上支承座联接。编织机构由一对多功能编织轴组成,该轴半圆周为矩形螺纹,另外半圆由外沿为曲面,其上开设有长形靠纬孔且形状、高低交错的分径块组成,该分径块在相互啮合时可形成由纬篾通过的织纬孔道,靠纬孔和单皮控制径蔑封闭孔。与控制油缸相联接的齿条与齿轮啮合带动位于同一轴上的齿轮分别与该对编织轴啮合转动。在该编织轴一端设自动单皮织纬机构,该机构上设置一对摩擦轮,其啮合切线与织纬孔道中心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便于纬蔑通过,该水平面上设置一由弹簧控制的分蔑轮,下设二个送篾轮,通过与控制油缸相联接的齿条和一送篾轮啮合,由一对过桥轮带动另一送篾轮旋转,其旋转方向与分篾轮一致,两轮相距一定的间隙,其间隙可根据一皮篾的厚度调节,供篾槽设置在过桥轮和送篾轮上方。
挡纬机构上挡纬板设置于织纬孔道开口一侧,通过齿条、齿轮与控制油缸相联接,可作上下垂直位移,使织纬时不飞纬篾。
靠纬机构上靠纬杆位于左右编织幅面上,由控制油缸和齿条,齿轮带动作往复摆动,可将织纬孔道中的纬篾推出,靠紧。
移席机构设置于机架水平支承面上,导向杆两端由固定于水平支承面上的固定座支承,固接于下移席架下面且一起与前下压板连接的滑套套于导向杆上,前上压板设支承架,置于上移席架之下,上移席架与下移席架两端固接。这样,整个移席机构可沿导向杆滑移,后下压板亦固定于水平支承面上,与支承架相联接的后上压板可在控制油缸作用下作垂直位移。
图一为织席机俯视图;
图二为织席机K—K和B—B向局部视图;
图三为织席机编织轴传动定位结构及靠纬、挡纬结构示意图;
图四为织席机编织轴分径结构图;
图五为织席机编织轴分径块啮合结构图;
图六为织席机编织轴螺纹部分结构图;
图七为织席机微机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八为织席机自动单皮织纬机构结构图;
图九为织席机靠纬、挡纬机构结构布置图;
图十为织席机移席机构结构图;
图十一为织席机前上压板结构图;
图十二为织席机前下压板结构图;
图十三为织席机后压板结构图;
图十四为织席机后下压板结构图;
图十五为织席机液压系统控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质;彭笑山,未经徐文质;彭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0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白乳胶
- 下一篇:一种药酒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