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构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再生无效
申请号: | 95111129.9 | 申请日: | 1995-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沛成;孙勇;杨维英;马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烷基苯厂 |
主分类号: | B01J29/90 | 分类号: | B01J29/90;B01J38/02 |
代理公司: |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福奎 |
地址: | 2100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烃 脱氢 催化剂 再生 | ||
本发明是一种正构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完全再生方法。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适用于nC10~nC18正构烷烃脱氢生成相应的正构单烯烃的负载型含铂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正构烷烃脱氢催化剂是一种以贵金属铂的主催化元素,一种或多种助催化元素负载在耐高温无机氧化物载体上制成的催化剂。在脱氢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及负载金属的烧结而逐渐失去活性,因而需要进行再生。
US 3,875,049专利中提供了一种铂重整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即是在含氧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氯,在这样的气氛下对失活催化剂进行热处理,既补充了催化剂上流失的氯,又使烧结的铂金属颗粒再分散。该再生方法能使再生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恢复至接近新催化剂的水平。
然而对于正构烷烃脱氢催化剂而言,特别是以生产生物降解性好的直链烷基苯为目的的,从C10~C18正构烷烃脱氢生成相应的正构单烯烃所用的负载型含铂催化剂而言,为了提高其反应的选择性,抑制裂解及异构化反应,要求催化剂中不得有氯,在再生过程中当然亦不允许使用氯。因此,能够成功地应用于重整催化剂的再生方法却难以应用于这类含铂催化剂。
对于无卤素的,像烷烃脱氢一类的催化剂,GB1257282专利中披露的再生方法是将失活催化剂先在低于550℃的含氧气体中热处理,然后在低于500℃的含氢气氛中还原,如此多次重复处理可以使金属分散度接近新催化剂。但尽管如此,该方法却不能使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特别是催化剂的稳定性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
本申请人在CN1015513.B中曾披露了一种用于C10~C18正构烷烃脱氢生成单烯烃的非酸性负载型铂催化剂的再生方法。按照该方法,失活催化剂首先要用含氧氮气分三个阶段处理:150~300℃、含氧量小于0.1%(体)、处理1~6小时;330~420℃、含氧量0.3~1.0%(体)、处理10~30小时;460~520℃、用干燥空气处理2~10小时。热处理后的催化剂用由氯铂酸或硝酸钴、钠或锂盐、盐酸和乙醇组成的混合液浸渍0.5~1小时。然后经干燥、在400~550℃、气时空速500~2000时-1的空气中焙烧1~8小时后,用含水蒸汽20~30%(体)的空气脱氯,最后再用含水量小于20PPM、300~520℃、气时空速500~2000时-1的氢气还原1~10小时。虽然按照该方法再生后的催化剂的活性能够达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但在失活催化剂热处理阶段不但要配制低氧含量的氮气,而且热处理所花时间长达13~46小时,这给工业生产带来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正构烷烃脱氢生成相应正构单烯烃的负载型含铂催化剂的、较现有技术省时得多的、使失活催化剂能够完全再生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方法是失活催化剂在旋转窑内依次在200~350℃、350~500℃、500~550℃下用热空气分别处理0.5~2小时,然后用由氯铂酸、氯化亚锡、氯化钠、盐酸和乙醇组成的混合液浸渍0.5~1小时后干燥、焙烧、还原。
所说浸渍用的混合液中氯化钠可用氯化锂或氯化钾代替,混合液中各组份的含量(按催化剂重量计)为铂0.01~0.15%,锡0.01~0.50%,钠或锂或钾0.01~0.50%,盐酸1~10%。
所说的干燥是在60~120℃下进行2~4小时。
所说的焙烧是在480~500℃、气时空速500~2000小时-1的条件下依次在干燥空气中进行4~8小时;在同样条件下、在含水蒸汽20~30%(体积百分数)的空气中进行2~6小时。
所说的还原是在300~550℃、气时空速500~2000小时-1的条件下用水含量小于20ppm的氢气还原1~10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方法不但能使失活催化剂得以完全再生,而且再生后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超过原新鲜催化剂的水平。和现有技术相比,虽然本发明提供的再生方法所需时间大为缩短,但再生效果并不亚于现有技术。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是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烷基苯厂,未经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烷基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1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