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菜籽粕瞬时去涩脱毒法无效
申请号: | 95111266.X | 申请日: | 1995-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55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世信 |
主分类号: | A23K1/14 | 分类号: | A23K1/14;A23L1/211;A23L1/015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黄首一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菜籽 瞬时 脱毒 | ||
本发明涉及饲料用菜籽粕的去涩脱毒方法,特别是采用带压过热蒸汽处理菜籽粕的物理方法。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蛋白资源不足日益突出。菜籽粕具有与大豆粕相当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量大面广的蛋白资源,但由于味涩和含有硫甙等毒性物质而难以扩大使用。为此,科技界经过多年努力,已研究出多种脱毒方法。
已有的菜籽粕的脱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如水浸法、硫酸浸出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加水坑埋法、冻干法等;有化学法,如碱处理法、氨化法、液氮法、硫酸亚铁法、甲醛处理法等;有微生物法,如各类有效菌种的固体发酵法;以及其他方法,如紫外线照射法、电击法、热喷法、添加剂动物体内抗毒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但一般都具有处理周期长、不连续、能耗高、营养破坏或流失严重等缺点,以至成本普遍较高,难于推广;有的则效果不稳定或难于作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明。以致迄今尚无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获得普遍的认同。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时间短、营养保持完整的菜籽粕瞬时去涩脱毒的物理方法,并进而提供一种可连续工业化生产、能耗低的菜籽粕瞬时去涩脱毒方法。
本发明的菜籽粕瞬时去涩脱毒法,是连续将菜籽粕送入加热器内与带压过热蒸汽接触而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过热蒸汽所产生的冷凝水快速润湿菜籽粕并溶解其含毒,所得到的含有菜籽粕和含毒水的混合物被继续加热,使混合物减湿,含毒水浓缩成含毒过热水,随即瞬时排出加热器而突然释压,含毒过热水和过热蒸汽爆炸形成含毒雾的高速流体,然后经分离器分离去除毒雾而获得去涩脱毒菜籽粕。
上述带压过热蒸汽的压力为0.3~1.2MPa,温度为160~280℃,加热时间为5~30Sec。
上述菜籽粕可以经给料机计量送入进料机,经粉碎其中的结块后送入上述加热器,该加热器与蒸汽加速机和蒸汽过热炉成串接环联通而令蒸汽循环使用,所说的加热器排出的上述混合物经出料机射入上述分离器的分离仓,经分离器的风机和旋风分离机,将毒雾送入冷凝器捕集,且使去涩脱毒菜籽粕降至常温,再经磨粉机磨制成粉。
本发明的菜籽粕瞬时去涩脱毒法,用带压过热蒸汽加热菜籽粕,在加热初始,由于菜籽粕大量吸热,再加上加热器表面散热,蒸汽释放汽化潜热而液化产生冷凝水,使菜籽粕快速润湿,其含水率增加,此时,菜籽粕中的毒质(硫甙及其降解物)被迅速溶解和稀释于浸渍菜籽粕的自由水中成为含毒水,获得含有菜籽粕、含毒水和过热蒸汽的混合物,随着加热的继续进行,大量的过热蒸汽穿透混合物,使混合物迅速脱湿,含毒水被迅速浓缩呈过热状态,成为含毒过热水,而使混合物含水率下降,随即按适当的料、汽比例瞬时排出加热器,因其突然释压,部份含毒过热水发生爆炸性汽化,其爆炸能量使大部份含毒过热水雾化成毒雾。同时,过热蒸汽也因突然释压而形成爆炸性高速汽流,对菜籽粕形成强烈的冲刷作用,促进毒雾与菜籽粕的分离。经实验,处理后的菜籽粕残留含水率很低,且收集的冷凝水含有毒质,证实了本发明的去毒效果。
如上所述可知,本发明方法的去涩脱毒机理本质上与水洗法无异,即仍是一种被赞同的物理方法,但与水洗法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明显的优点和显著的效果。
一、本发明采用过热水的瞬间溶解和稀释菜籽粕所含毒质,与水洗法需长时间浸泡和反复冲洗相比,具有处理时间短,不会造成干物质的大量流失,营养保持完整的优点。
二、本发明方法,毒雾被冷凝收集,量小易于处理,因此,本发明没有像水洗法那样大量的甙毒废水,且由于毒质量小浓度高,易于进行二次开发利用。
三、本发明利用爆炸即机械能脱水,可大幅度节省能源。而水洗法的脱水和干燥,不仅难度大,且能耗极高。
四、本发明生产设备集中,占地少,宜于工业化连续生产。而水洗法生产占地面积大,难于大规模连续生产。
五、本发明方法生产的菜籽粕饲料产品,类似膨化食品,不仅脱除了苦涩味,且微有香味。而水洗法生产的产品,其苦涩味无明显改善。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菜籽粕瞬时去涩脱毒法的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采籽粕瞬时去涩脱毒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世信,未经刘世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1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γ射线辐照制备金属镍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焊料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