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循环系统局部降温仪器无效
申请号: | 95113324.1 | 申请日: | 199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7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丁光宏;杨涵铭;李信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系统 局部 降温 仪器 | ||
本发明属医疗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是一种对人脑循环系统进行局部降温的方法与仪器。
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及脑炎等诸多疾病都会对脑神经元细胞产生缺血性损伤,进而引起脑功能缺损与丧失,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脑细胞缺血性损伤后的脑保护研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是全世界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经过大量动物实验研究,人们已证实低温乃至于亚低温对脑神经元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对改善病人体症,恢复神经元功能、减少脑水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0年代至70年代,人们试图通过降低全身体温来达到降低脑部温度的目的,进而发展了一种“冬眠疗法”。临床应用发现全身降温虽然对脑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但对心脏功能具有极大损害,还会引起全身恶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这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不再采用。
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研制了“冰帽”,它试图通过降低头部表皮温度来达到降低脑局部温度的目的。但是,临床和实验证明,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血流量大,仅降低颅骨外头皮温度,对颅内脑实质的温度影响不大,不能达到降低颅内温度保护脑细胞的目的。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国内外神经病学界都知道颅内低温对脑神经元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然而至今还未找到一种理想的降低脑局部温度的方法和仪器。因此,采用切实有效的办法降低脑组织局部温度,是目前进行脑损伤保护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方便、有效的降低脑组织局部温度的方法与仪器。
由于人的脑部血管丰富,血液循环流量很大,本发明考虑利用脑血液循环来降低脑组织的局部温度,即使用制冷器件对脑血液循环系统进行降温,而对人驱体部分进行保温或升温,从而达到对脑组织局部降温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将制冷器件的冷面紧贴在颈动脉和椎动脉处的皮肤表面,从而对动脉血液降温,通过血液循环,经过一定时间后使脑组织局部温度降低。对病情严重或紧急病人,可将颈动脉暴露后,将制冷器件的冷面直接接触颈动脉血管壁上,以便快速降温。为了防止制冷器件冷面对皮肤或血管的伤害,在冷面上可以涂抹导热脂和防冻药膏。
根据人体正常温度及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的低温要求,制冷器件的冷面温度控制在-8℃~10℃之间。通过热传导,可使动脉周围产生低温,并使动脉内血液温度降低8℃左右,从而使颈动脉下游灌流端脑组织的温度下降3℃~8℃,达到保护脑神经元细胞的目的。
为了防止由于脑血液循环系统降温而使身体特别是心胸部分也降温,从而引起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发明对人驱体和四肢采取保温或升温措施,根据病员及天气情况,可以采用电热、水热等方法,例如,用电热毯裹在驱体和四肢上,升高肢体静脉内血液温度,从而保证人体内核心温度稳定在33℃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3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多功能显视器的堵车显视装置
- 下一篇: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功率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