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三码》及其键盘无效
申请号: | 95114884.2 | 申请日: | 1995-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28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波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三码 及其 键盘 | ||
《快三码》是一种利用主键盘26个字母键和7个符号键直接输入的汉字音形编码。
目前通用的键盘输入的汉字编码多为4个字母所组成,能不能减少为三个,进一步提高输入速度,并且同时具备繁简互转、字词释义,便于普及三大特点呢?《快三码》的目的,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并且达到了这个目的。
《快三码》使用100个常用部首,利用主键盘26个字母键和7个符号键进行编码输入,和《汉字简码》一样,基本上是按照汉字的结构、书写顺序和部首名称的首音字母来编排的。编码方汉法,基本上是取汉字“前二后一”三个部首代码,拆字方法符合汉字特点和规律,不认识的汉字也可以迅速取码。《快三码》利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编排了“识别码”、“代替码”、“繁简转换”系统输入设计和“词语系统”“释义系统”输入设计。具体内容见《100部首表》、《快三码》键盘设计、《快三码》编码说明和《快三码》总表。
《快三码》的特点是:编码少、输入快,并且可以繁简互转、字词释义,便于普及。和《汉字简码》相比,其优点是:它将四码减少为三码,提高了输入速度。其缺点是:记忆量较大。但它由于以首音取码,没有繁琐的记忆性口诀,一旦记熟了新增的键位内容后,输入速度的提高也是很快的。
键盘输入作为一种熟练的输入方式,将会长期存在,它并不会因为有了“手写输入”、“读音输入”和其它输入方式而遭淘汰。因为任何一种输入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手写输入”自然不需要记忆任何部首或口诀,但它并不比键盘输入快多少,尤其是繁体字和难写字。“读音输入”在其输入速度上无以论比,但它必须会讲特定的语言,便如“普通话”、“闽南话”、“粤语”等。而《快三码》只要记住了“100个部首”和与首音相对应的代码,一般情况下,三码便可显示一个汉字,其速度也是很快的。不认识、不会读的汉字也可迅速编码和输入,并且可以繁简互转,字词释义,其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和《汉字简码》一样,它不仅用于软件开发,普及微型电脑学习机、家庭电脑、还可用于通讯、排版,编排直查字词典、电子词典,高科技开发等系统。它和《汉字简码》相辅相成,将成为21世纪一种受欢迎的语言工具。
实施,使用《快三码》,首先必须熟记100部首和以首音相对应的键位代码,特别要记熟新增键位的内容,然后按照编码方法进行编码输入和联想设计。由于“100部首”都是常用部首,键盘设计以“100部首表”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在几小时内学会《快三码》。
100部首表
(以代码字母为序)说明:1、zh、ch、sh各为一个代码,可简写为:
2、在《快三码》中丶(点)可取N(捺),乀(捺)不取D(点)。
3、各部首均包括其变体。[ ]内变体只用于繁体字编码。
4、拐部中除钩外的“折”可以用“Z”作代码。
数字键、符号键设置说明:1、在《快三码》中,笔画的数字代码只用于“识别码”。
2、拐笔画太多,将钩分出,代码为6,包括竖钩,横钩,竖提,斜钩,弯钩。
《快三码》编码说明
1、《100部首表》是编码的基础,必须熟记。
2、《快三码》由1-3个字母代码所组成,因此,只可取2-3码的汉字按照书写顺序依序全取。例如:XAR HE shM rEI (XGD) LG NZ EI RrH IAG XG XX
快 三 码 最 快 也 好 取 但 记 忆 多
3、可取3码以上的汉字,编码口诀只有两句:“前二后一分开取,直观依序重加一”。其含义是:所有汉字首、末两码必须全取,第二码能分开取码的,要分开取码,不能分开取码的,连取前二码加上最后一码。取码时一般按照书写顺序,但要照顾直观,有重码时,加上1-2个“识别码”。
分开的原则仍是“左右结构上下分,上下结构左右分。包围结构分外围”。
(1)、左右结构中,第二码改取左下末码或中部首码。例如:
KRD KRF MVY PMV FYG
不分开:喻 唯 辙 糙 糊 释 静 将 彩 顾
APF AWE PKV BNN CRN BXD TAF KbB OHr
分开的:雅 卿 辞 鹦 鹳 剜 孵 罐 颚 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波,未经高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4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镁质胶凝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全隔离数据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