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足式离心机的出料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15200.9 | 申请日: | 1995-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1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时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时英 |
主分类号: | B04B3/00 | 分类号: | B04B3/00;B04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足式 离心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足式离心机的出料方法,它尤其适用于需要自动化出料的场合。
三足式离心机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中广泛用作固液分离和脱液的旋转机械装置。在三足式离心机的分离或脱液过程中,固体物料被滤网或滤布阻留在转鼓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环状滤饼,将这些形成滤饼的固体物料排出后,三足式离心机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分离和脱液。
目前公知的三足式离心机排出固体物料的方法有:人工上部出料、吊袋上部出料、刮刀下部出料、振动出料等多种方法。现将与本发明之出料方法近似的吊袋上部出料和刮刀下部出料方法作一说明:吊袋上出料方法是:滤袋上口固定在拦液板上,滤袋的下口套在转鼓中心锥形座上,转鼓底部无出料口。外壳顶部需有一个能够给拦液板和滤袋出入的孔洞。这种方法出料时,当离心机转鼓停止转动后,拆卸紧固连接在转鼓壁上口的拦液板,用机外的吊装工具将拦液板连同滤袋一起吊出机外,在指定卸料地将物料从滤袋里排出。刮刀下出料方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能够全自动控制的出料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转鼓的下部有出料口,外壳的顶盖上有机动的刮刀装置,该装置有一刮刀杆通过外壳上的孔伸到转鼓内,刮刀杆底端安装有刮刀。机动的刮刀装置可以控制刮刀杆带动刮刀作一定角度的转动和上下运动。出料时转鼓保持一个较低的转速转动。此时开动刮刀装置,使刮刀杆转动一定的角度,刮刀切入滤饼,作上下往复运动。由于刮刀装置是安装在外壳的顶盖上,固定不动的,当转鼓保持在低速转动状态下,转鼓内被滤网阻留的物料随转鼓转动时不断被刮刀刮落从下部出料口排出机外,达到其出料目的。采用吊袋上部出料方法时,需拆卸拦液板,操作复杂。需机外配置吊装工具。滤袋吊出机外出料,占用空间大。采用刮刀下出料方法,刮刀直接对物料施力,容易破坏物料的晶粒、损坏滤网。整机结构需要有正常分离、脱液工作的高转速,出料时的低转速以及出料时的刮刀运动机构,机构较复杂。尤其在自动控制操作时很难保证刮刀对滤饼层的刮落时既能刮清物料又不对滤网产生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物料范围广,能方便实行自动化出料的三足式离心机的出料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三足式离心机的转鼓内有一只滤袋,它的上口固定在拦液板上也可以固定在拦液板上面的提升法兰上,它的下口固定在转鼓底部下出料口的外沿。滤袋的腰部有一加强圈,加强圈向上固定有提升杆,向下还可以在滤袋外固定有加强索/网。加强索/网的另一端和滤袋下口一起固定在转鼓下出料口的外沿,在出料时承受加强圈的提升力保护下部滤网。提升杆向上穿过拦液板上对应的孔,固定在提升法兰上。提升法兰外缘伸出转鼓,处于顶升机构顶部的卡口中。顶升机构固定在底盘上,也可以固定在外壳的顶盖上。
当离心机出料时:转鼓停止转动,顶升机构向上动作,卡在顶升机构顶端卡口中的提升法兰被同时顶升向上,通过固定在提升法兰上的提升杆,将加强圈和腰部被固定在加强圈上的下部滤袋同时被提升。下部滤袋在提升过程中受力由圆筒形变为锥筒状,滤袋中形成滤饼的固体物料被挤,压碎后沿下部滤袋壁由下出料口排出机外。加强圈上部的滤袋中形成滤饼的固体物料在加强圈提升过程中受到挤压破碎,由重力作用向下沿下部滤袋壁排出机外。此过程可由顶升机构的反复动作,以加强出料效果。由于出料过程全在机内完成,出料动作仅通过控制顶升机构的动作即可完成。因而很方便的就可以实现三足式离心机的自动化出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有关部位结构的剖面图:图中1滤袋2加强圈3上口压圈4下口压圈5加强索/网6提升杆7提升法兰8拦液板9转鼓壁10转鼓底11顶升机构
在图1中,滤袋1的上口被上口压圈3固定在拦液板8上。滤袋1的下口被下口压圈4固定在转鼓底10的出料口外沿。滤袋1的腰部固定在加强圈2上。加强圈2向上固定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多根提升杆6。提升杆6向上穿过拦液板8上对应的孔,固定在拦液板8上面的提升法兰7上。提升法兰7的外缘伸出拦液板8外伸进顶升机构的卡口中。
本发明之出料方法,只要在现有下部出料式的三足式离心机上按上述方法增加部件后即可成为自动出料的三足式离心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时英,未经杨时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5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铁煤基直接还原工艺
- 下一篇:清泻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