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造纸机的压榨织物无效
申请号: | 95115292.0 | 申请日: | 1995-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03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0 |
发明(设计)人: | W·M·麦卡锡;E·E·丹姆;W·F·范堡根;K·菲茨帕特里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00 | 分类号: | D21F1/00;D21F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罗才希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造纸 压榨 织物 | ||
本申请是1991年12月18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SN07/809,794的部分继续。
本发明涉及用于纸机的压榨部的压榨织物。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包括若干个具体实例的压榨织物;该织物是根据常用来织造成形织物的工艺而制造的,而且它具有主要由细单丝或多组分纱形成的极细的表面。
通常,纸机的压榨部至少包括一个用来从初生纸页的纤维纸幅中除去水的压榨部分。每个这样的压榨部分均包括高压缩区域的压榨区,以从纤维纸幅中挤出水来。压榨区本身可以在两个邻接的压辊之间形成。另外,根据更现代的压榨设计,压榨区可以在一个压辊和一个具有半径基本上等于压辊的半径的柱形凹面的拱形压片板之间形成。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压榨区的纵向长度要比两个压辊之间形成的压榨区的纵向长几倍。这就是通常被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使用的术语的由来,即将这种压榨称为延伸的压区压榨。
造纸工业中的技术人员一直在不断地寻找一些方法,以提供更有效和更经济的优质纸产品。特别是,造纸商一直在不断地努力降低纸张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由于通常提供蒸汽从组成干燥部(即造纸机的最后工段)的一系列可旋转的烘缸里面进行加热,因此能耗将增加。在干燥部,通过将纸幅绕每个烘缸传送,在从压榨部排出后残留在纤维纸幅中的水通过蒸发而除去。残留在离开压榨部的纤维纸幅中的水分越少,必须在干燥部通过蒸发除去的水分就越少,因此,与用于干燥部的蒸汽的生产有关的成本就越低。
因此,本发明针对如下需要,即在压榨部从纤维纸幅中除去更多的水,由此留下更少的在干燥部要除去的水。如前所述,在压榨部通过将纸幅通过至少一个压榨区从纤维纸幅中除去水分。更具体地说,纤维纸幅与至少一个压榨织物一起穿过压区,该压榨织物支撑仍处于易碎状态的纸幅,并且接收在压区中从中挤出的水。通常,纤维纸幅被夹在两个这样的压榨织物之间穿过压榨区。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增加用于压榨的压榨织物的水的贮运能力,而使在压榨部中从纤维纸幅中除去的水量增加。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将压榨织物的水贮运能力增加至这样的程度,即在不损害离开压榨部至干燥部的纤维纸幅的结构完整性或干度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纸机的速度。
本发明的用于纸机的压榨部的压榨织物具有多层、可压缩的弹性结构和包括两个(180,184)纬纱层(182,186,188),所说两层(180,184)是顶层(184)和底层(180),在所说纬纱层的顶层(184)有两个纬纱层(186,188),在顶层(184)的纬纱,对于所述底纬纱层(180)中的每一根纬纱(182)而言,所述顶层(184)纬纱层(186,188)包括多组分纱(188),所说多组分纱(188)有许多承重部分,在所说两层(180,184)中余下的纬纱(182,186)为单丝(188),所说多组分丝(188)与所说单丝在顶层(184)中交替排列,和一个经纱体系(190),所说经纱(190)是在重复图案中与所述两个纬纱层(180,184)的纬纱(182,186,188)进行交织的单丝,其特征在于顶层(184)中的多组分纱(188)是与所述底层(180)的单丝(182)成垂直叠层的关系。
本发明涉及根据常用来织造成形织物的工艺制造的压榨织物。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将至少一个细单丝经纱体系与至少两层纬纱进行织造而形成的两层或多层织造层的织物,两层纬纱层之一包括具有许多承重部分的多组分纱。多组分纱可以是复丝或多股纱,它们各自的组分为细长丝或聚氨酯涂布的单丝。可以将多股纱称为和理解为未加捻的复丝。复丝或多股纱也可以是聚氨酯涂布的。该压榨织物具有可压缩的、但具有弹性的结构,该结构具有高接触面积的很细的纸接触表面和敞开的背面,从而提供足够的空隙体积和所希望的增加的水贮运能力。
该压榨织物至多可以有三层纬纱。另外,还可这样来织造压榨织物,即包括多组分纱的纬纱层不是织物顶部的纸接触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巴尼国际公司,未经阿尔巴尼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5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