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灭蚊灯用荧光粉的制备无效
申请号: | 95115402.8 | 申请日: | 199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69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11 |
发明(设计)人: | 阮慎康;段洁菲;龚曼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慎康;段洁菲;龚曼玲 |
主分类号: | C09K11/59 | 分类号: | C09K11/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蚊 荧光粉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灭蚊灯用荧光粉的方法,利用这种荧光粉制备的诱捕蚊子光源(灭蚊灯光源),经动物实验测试,其诱捕淡色库蚊(中国家蚊的主要种类之一)的效率是最佳的,诱蚊光谱反应的测定,是从波长为333至1014nm范围内的17种不同的单色光,对于同一蚊种(淡色库蚊)的诱捕能力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1所示,纵坐标为诱捕百分率,横坐标为诱蚊光源波长(nm)。从图中可知,对于诱捕库蚊来说,375nm的光源是最佳的。本发明依据此结果合成了诱蚊光源所需的荧光粉,它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发射的光谱峰值恰好在375nm左右(374.5~375.2nm),是最佳的诱捕光源。它与按日本专利(48-28706)所制得的诱蚊光源相比较,诱捕率为日本的134%。
本发明制备的灭蚊灯用荧光粉,是以碳酸钡、氧化铍、二氧化硅为原料,以氧化铕为激活剂,以氯化铵、氟化钡、草酸铵为添加剂,经过研磨混合均匀后,在弱还原气氛中和1000~1200℃下灼烧4~5小时。灼烧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粉碎、洗涤、过滤和干燥即得到所需荧光粉。它的组成为:
BaBe2Si2O7:Eu(x%)(I)
其中0.1%<x<5%
荧光粉的发光光谱及相对强度的测定是在日立M-8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上进行的。激发光源采用254nm波长的单色光。测得的发光光谱是Eu2+离子d—f的跃迁,如图2所示。纵坐标为相对发光强度,横坐标为波长(nm)。
本发明研究了激活剂铕离子的加入量对于发光强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纵坐标表示相对发光强度(经归—化),横坐标表示铕离子Eu2+的含量(摩尔百分数)。
本发明还研究了NH4Cl、BaF2等添加剂加入对发光峰值,如强度的影响,发现加入适量的NH4Cl和BaF2能调节发射峰波长,使之更接近于诱捕蚊子光源所需的375nm波长。
实施例
按照化学式(I)所示的组成,称取相应摩尔量的BaCO3、BeO、SiO2·xH2O,慢慢掺入EuCl3溶液,在烘箱中烘干,再加入适量BaF2、NH4Cl等添加剂,经球磨混合均匀,然后装入氧化铝坩埚中,原料上覆盖一层活性炭,再放到底部铺有活性炭粉的套锅中,加外盖,送入高温炉中于1000~1200℃灼烧4~5小时,待冷却后取出,经洗涤、过滤、烘干后即可。此粉在日立M-8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得到发射光谱为375nm,恰为最佳诱蚊光源之所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慎康;段洁菲;龚曼玲,未经阮慎康;段洁菲;龚曼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5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