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盘用喇叭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5115970.4 | 申请日: | 199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7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9 |
发明(设计)人: | 矶村基;藤田佳幸;内田贞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H01H1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盘 喇叭 开关 | ||
本发明涉及驾驶盘用喇叭开关,进一步详细地说,涉及具有以下结构的喇叭开关:安装在汽车的驾驶盘内的、与该喇叭按垫联动的可动接头通过按压喇叭按垫而与配置在喇叭按垫下方的固定接点接触,成为导通状态。
关于上述类型的喇叭开关,具有例如图1~3所示的结构。
基本结构是:与该喇叭按垫11联动的可动接点13通过抵抗弹簧弹力的同时按压喇叭按垫11而与配置在喇叭按垫11下方的固定接点15接触,成为导通状态。并且,固定接点15设在金属接点板17上,还安装有导向撑挡23,构成接点行程,上述导向撑挡23插入该接点板17上形成的撑挡轴插入孔19中,由凸缘部21挡住。
具体地说,其构成是:由通过绝缘部件25而安装在中央开口的接点板17的两侧上面的一对倒山形板簧27、27承受弹簧弹力。并且,可动接点13设置在上述倒山形板簧27、27的两端下侧,在喇叭按垫11的嵌件29上所形成的按压肋31与倒山形板簧27、27的两端上表面接触,可以对可动接点13进行按压操作。
另外,导向撑挡23从下侧通过撑挡轴插入孔19,使撑挡轴24的前端接触喇叭按垫11的嵌件29上形成的凸起部28,在这种状态下,从撑挡23的下侧将螺钉30拧入凸起部28,进行固定。在图例中,33是将接点板17定位固定在驾驶盘的轮辐部位等的固定装置。
这里,对喇叭按垫11进行按压(操作)后,喇叭按垫返回时,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导向撑挡的凸缘部打击金属接点板,产生噪音问题。
因此,以前撑挡23的凸缘部21在与接触板17相接触的一侧,必须另外安装缓冲部件35(产生部件数量增加及随之安装工时数增加的问题从而并不理想)。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驾驶盘用喇叭开关,使在对喇叭按垫进行按压操作后返回时,导向撑挡的凸起部因弹簧反作用力打击金属接触板的构成中,不需要另外安装缓中部件。
(1)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驾驶盘用喇叭开关用下述结构解决上述课题。
喇叭开关的结构是:安装在汽车的驾驶盘内通过按压喇叭按垫使与该喇叭按垫联动的可动接点与配置在喇叭按垫下方的固定接点接触,成为导通状态;可动接点或固定接点之一设在金属接点板上,并安装有导向撑挡,构成接点行程,该导向撑挡插入金属接点板上形成的撑挡轴插入孔中,由凸缘部挡住;上述结构的喇叭开关的特征在于,在撑挡的凸缘部形成凸部或凹部,使其与接点板部分接触。
(2)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的驾驶盘用喇叭开关,用下述结构解决上述课题。
喇叭开关的结构是:安装在汽车的驾驶盘内,通过按压喇叭按垫使与该喇叭按垫联动的可动接点与配置在喇叭按垫下方的固定接点接触,成为导通状态;可动接点或固定接点之一设在金属接点板上,并安装有导向撑挡,构成接点行程,该导向撑挡插入金属接触板上形成的撑挡轴插入孔中,由凸缘部挡住;上述结构的喇叭开关的特征在于,撑挡的凸缘部在与接触板相接触的一侧形成吸收冲击用的翅片。
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内装本发明驾驶盘用喇叭开关的喇叭按垫的底视图(省略喇叭凸缘部背面轮辐)。
图2是图1A-A线部位的过去的例子的剖面图。
图3是图1B-B线部位的剖面图。
图4是图1A-A线部位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驾驶盘用喇叭开关中使用的撑挡的一例的轴侧投影图。
图6同样表示撑挡的另一例的轴侧投影图。
图7同样表示撑挡的另一例的轴侧投影图。
图8同样表示撑挡的另一例的轴侧投影图。
图9表示内装本发明的其它例子的驾驶盘用喇叭开关的喇叭按垫的剖面图。
图中符号的说明
11、11A喇叭按垫;
13、13A可动接点;
15、15A固定接点;
17、17A接点板;
19撑挡轴插入孔;
21 撑挡的凸缘部;
23、23A、23B、23C、23D 导向撑挡;
25 撑挡轴
39、39A在凸缘部形成的凸部;
40 在凸缘部形成的凹部;
41 吸收冲击用翅片;
43 导向撑挡;
45 撑挡上端凸缘部。
以下根据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与上述例子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同时全部或部分省略这些部分的说明。
(1)本实施例具有与过去相同的下述基本构成。(参照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5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雾旋转除尘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上消”型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