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容器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16400.7 | 申请日: | 1995-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3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11 |
发明(设计)人: | 神口真;相马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森尖端技术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礼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容器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容器的加热装置,该装置采用一端位于燃烧部侧,另一端位于气体容器的加热部件,通过位于从上述气体容器排出的气体在燃烧部产生的燃烧热量来实现对燃气容器的加热。
人们已经知道,在使用小型气体容器的燃气装置上,为了防止由于气化热(蒸发型)而使气体容器温度降低,进而使热量减小,采用了对气体容器加热的方法(JP实公昭60—9606号等)。然而,因为上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人们研制了快速加热气体容器技术(JP实原平4—80632号)。
后者的技术中所用的加热部件的结构是衬有防止放热的隔热件。然而,事实已证明不能获得预期的加热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加热部件在从燃烧部向气体容器延伸的区间内基本上与燃气具本体整体地相接触,所以虽然用了隔热件但仍会向燃气具体放热,显然这样是不可能使传热性能提高到预期程度。
本发明针对上述所述的问题,通过防止上述已有技术中在燃烧部所获得的热量在中途散失,进而使放热量限制在最小程度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措施,即相对气体装置本体10按规定间距装设加热部件11,同时按斑点状等小接触面和接触方式在加热部件11或气体装置本体10,或加热部件11与气体装置本体10两者上设置突起部12。
图1为本发明的气体装置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纵断面图。
图1、图2表示本发明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燃气具是可携带的小燃气炉,在其本体10上面设有作为燃烧部B的燃烧器,本体10一侧设有接纳气体容器C的容器接纳部13,标号14表示容器接纳部13的底部凹槽,它形成于本体底板15上。
加热部件11是将由燃烧部B产生的燃烧热量传送给气体容器C的部件。为此,该加热部件11靠近燃烧部B设置,其一端设有用来从燃烧部B吸热的受热部16,其另一端设有用来加热气体容器C的加热部17。受热部16被配置成与燃烧部B的燃烧器底面相接触(不接触也可以),加热部17呈凹槽状与气体容器C的圆柱形外表面相接触,并设置在容器接纳部13中。
上述加热部件11为板状部件,它由具有适合加热气体容器C的热传导性的金属等材料制成,该部件固定于气体装置本体10,如本体的底板15上。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安装加热部件11,在靠近底板15的部分设有突起部12。
该突起部12与底板15离开一定间距以便于传递给加热部件11的热量不加热气体装置本体10,同时为了使向本体10一侧的传递热量降至最小,该突起部12只通过斑点状、点状或点线状等非常小的接触面积与底板15接触。图示的突起部12为点状支脚,它是通过压力机使加热部件11的中部和后端部发生塑性变形并向下方突起来形成的。另外可通过螺钉、嵌入、焊接的连接方式将加热部件固定于本体10上。
通过突起部12,加热部件11与本体离开一定距离,这样从受热部16传至加热部17的热量由于不必考虑中途的散失情况而可进行正确的预测。因此与已有技术相比可更为准确地计算出根据受热部16的受热面积和热传导率所确定的吸收热量和实际到达加热部17的用来和热气体容器C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上述的加热装置也可为图3,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为了使加热部件11的中间部支承于本体10上,使该加热部件11中间部呈凹凸状,从下方与凹部21相接触的突起部12呈斑点状地设于本体底板15上。虽然突起部12的突起量较小,但凹部21在下凹后的凸部22远离底板15,故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性能。
在第二实施例的多个突起部12中,中间的突起部12顶部开设有通孔24,借助螺钉25把加热部件11固定于主体10上。加热部件11后端突起部12按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式压制成形,虽然它是具有接触面积稍大的支脚,但因为在该部分加热已停止,故即使有热量散失也不会出现问题。
对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因在受热部16上设了突部26,所以加热部件11的受热部侧一端也固定于燃烧器的侧面,其另一端位于本体10的内角27,并在该内角27的两端设有突起部12。上述的加热部件11可通过嵌入或螺钉等方式固定于本体10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森尖端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森尖端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6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效农药
- 下一篇:用于固体-液体分离的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