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为改善铁水预处理效果而增加混铁车容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16587.9 | 申请日: | 199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39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24 |
发明(设计)人: | 沈家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1/06 | 分类号: | C21C1/06;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小娟,阎效泗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铁水 预处理 效果 增加 混铁车 容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铁水预处理效果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增加混铁车容积而改善铁水预处理效果的方法。
随着炼钢技术的发展,对铁水预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通常采用的铁水预处理技术是在混铁车中进行脱S、P、Si作业,例如日本专利申请昭51-119317公开了一种“铁水脱硫方法”,是在鱼雷形混铁车中将铁水脱硫剂喷吹到铁水中进行脱硫,脱硫剂的喷吹部位为从下面的0.3D的下方,(D为混铁车中间部分的直径)。这样,由于强烈的搅拌和喷吹作业,对铁水的液面高度有严格的限制,如液面过高,则喷溅严重,需减少预处理粉剂的加入量,影响预处理效果,为保证加入的足量预处理剂有足够的沸腾、飞溅空间,需降低铁水液面,这样就会减少铁水的装入量,但又不能满足配套转炉的容量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为改善铁水预处理效果而增加混铁车容积的方法,可在不减少铁水装入量的同时,液面高度有所降低,使进行预处理过程中可加入足够的预处理粉剂,改善预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为改善铁水预处理效果而增加混铁车容积的方法,是将混铁车直筒区去除中间受铁口下端的铁水冲刷区的铁水液面以下部位的圆环状内衬厚度减薄至经过使用一代炉役后内衬残厚大于或等于允许极限值。
所述的内衬减薄部位沿混铁车纵向剖面的轮廓为两端高中间低的阶梯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减薄前后内衬轮廓和熔损曲线的对比图。
为了防止混铁车因内衬减薄而发生重大事故,本发明首先要根据铁水冲刷的情况确定内衬减薄部位。图1中,混铁车中的直筒部可分为两部分:中间受铁口下端的铁水冲刷区1和铁水冲刷区两侧的缓和区2。在进行铁水预处理时,铁水冲向铁水冲刷区1后向两侧的上方运动,而不是直接冲刷向两侧缓和区的表面,因此内衬表面的熔损在铁水冲刷区1较严重,在缓和区减轻,而在锥体部的铁水回流区3铁水又直接冲刷内衬表面,同时锥体部粘渣严重,熔损加剧,同时锥体部原有的内衬较薄,因此内衬的减薄区应在缓和区的环状部位,由于降低铁水液面高度仅在铁水液面以下起作用,因此只减薄铁水液面以下部分的内衬a即可,有利于降低混铁车的重心,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根据内衬的熔损曲线和熔损速度确定出内衬各部位的厚度,使减薄后各部位内衬同步达到残厚极限,既保证在同样容量铁水情况下液面可由于内衬减薄而降低,又可保证减薄后内衬在一代炉役确保安全,确定减薄后内衬的厚度可由下面的公式判别:
SV=S-CV=≥ST,则可以减薄,
式中:SV-达到大修的内衬厚度(mm)
S-原内衬厚度(mm)
C-混铁车大修炉龄(次)
V-内衬熔损速度(mm/次)
ST-根据熔损曲线得到的内衬残厚极限(mm)
所以,可以减掉的最大厚度=SV-ST
参见图2,4为内衬耐材的熔损曲线,5为原内衬砖的轮廓,6(斜线部分)为减薄后内衬砖的轮廓,从图2可以看出,减薄后的内衬砖轮廓为沿混铁车纵向剖面两端高中间低的阶梯形,这是因为在减薄过程考虑到与两边未减薄部位的过渡连接,防止未减薄部位由于失去固定、支撑而影响其紧密性。
下面结合效果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对一台320吨混铁车进行内衬减薄处理,该混铁车的结构参数如表1示,缓和区的厚度为300mm,根据公式SV=S-CV≥ST,代入数值,SV=300-1100×0.14=146mm,ST=90mm,SV>ST,表明可以减薄,SV-ST=146-90=56mm,说明缓和区内衬厚度最大可以减薄56mm,并根据该最大值,考虑到减薄区与未减薄区的过渡连接,得到两边高、中间低的减薄区外形轮廓。该混铁车经内衬减薄后铁水装入量与减薄前的对比如表2示。从表2可知,新炉时铁水装载量由320吨增加到330吨,实际使用时铁水装入量由285吨增至295吨,而同样装入285吨铁水,其液面高度可下降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未经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6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PN结的技术
- 下一篇:用于盒式磁带录像机的检波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