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杂交制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5117035.X | 申请日: | 199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90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太清;沈茂松;潘生发;周开达;李仁瑞;黎汉云;王培华;宋德明;刘阳;陈世全;唐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祥明 |
地址: | 63216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国际专利分类号A01H。
杂交水稻在我国首先选育成功,并应用生产二十余年,累计推广24亿亩,累计增产稻谷达2400亿公斤,为我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杂交水稻主要推广地区__中籼稻区,自八十年代中期汕优63等一批高产杂交中稻组合推广使用以来,十多年间,虽也育成了许多新组合,但在产量上一直没有显著突破汕优63的组合。因此,近几年来我国中籼稻粮食产量一直俳徊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了解决目益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尤为必要。生产上急需高产新组合替换汕优63。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选育水稻高代纯合的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产量高、优势强的杂交稻组合以取代‘汕优63’。
本发明是以高代纯合恢复系6078为父本,以高代纯合II—32A为母本,配制“II优6078”杂交种,采取适期播种,自然隔离,人工辅助授粉,适宜父母本比例和去杂去劣措施。具体选育过程见附图。
本发明所说的“6078”恢复系来源于:泰国稻选×粳187杂交、自交5代后再与明恢63杂交,自交10代后而得。其主要特征特性为:大穗型,每穗着粒170粒以上,株高101厘米,苗期长势旺,叶色深绿,主茎总叶片数16.6—17.2叶,分蘖力强,制种田单株穗数可达40个以上,播始夭数130天左右,抗逆性强,抗稻瘟病生理小种频率达64.18%。
本发明所说的II—32A不育系来源于中国水稻所,本所1986年引进并提纯。其主要特征和特性为:不育株100%,不育度99.6%,株高95厘米,播始天数95—101天,主茎叶片数15.5—16叶。
为提高杂交种的质量,用本方法杂交制种时需采取的下述措施:
1.自然隔离:在无风少风地区,隔离条件为与其他水稻品种直线距离80米以上或有2.0米以上屏碍隔开。有平原或多风地区隔离条件指标增大1倍。制种亲本采取年年提纯保杂,求得杂交种的高纯度。
2.适期播种:以夏制为宜,重庆地区以3月中旬播种,7月上、中旬开花为宜。
3.适宜的父母本比例:具体为1∶10或2∶12。
4.合理密植:父本繁殖密度亩1.2万株,母本繁殖的保持系与不育系行比为2∶6~8,配制杂种父本为亩0.2—0.3万株,母本亩1.5—1.8万株。
5.去杂去劣:把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的杂株,变异株拨除。控制父本杂株在0.1‰以下,母本杂株在0.4‰。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杂交种“II优6078”具备下述特征:
II优6078特大穗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00—110厘米,生育期160夭,比汕优63长5—7天,属中迟熟类型,该组合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一般亩有效穗13—17万,每穗着粒数180~250粒,结实率85—95%,千粒重27—28克,表现特大穗型,同时该组合耐肥抗倒,后期落色好,库源流协调,再生力强,化验品质与汕优63相当,食味明显优于汕优63,其抗稻瘟病力强,法定单位鉴定也强于汕优63。
由于II优6078属特大穗型亚种间三系杂交稻,为发挥大穗优势,必须合理稀植保高产,其栽培技术在汕优63的基础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早播:播期应提早5夭,重庆地区于2月下旬播种并采取保温育秧措施。
2.稀播、早管:利用该组合早发特征,亩播量不超过10公斤,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3.稀栽、栽足基本苗:在偏瘦田、肥力中等田,宜栽10×5寸,10×6寸,在肥田亦栽12×6寸,8×9寸。每窝栽2—3粒谷苗,保证基本苗不少于5万/亩,栽期宜早,秧龄不超过45夭。
4.增施氮磷钾肥:一般亩用纯氮10公斤左右,平衡施用磷、钾肥,以保夺高产的养分需要。施期采用重底早追中控后保,特别注意孕穗后不能施氮肥。
5.施促芽肥,保再生稻发苗。
本发明通过II—32A与6078杂交实现了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其与目前主栽品种“汕优63”相比有如下主要优点:
1.超高产:在大面积试验示范中,II优6078一般亩产650公斤左右,比汕优63增产15%以上,属超高产育种的新进展。
2.抗逆性强:抗病性鉴定属中抗水平,自然鉴定叶瘟4级,颈瘟率32.25%为7级,汕优63叶瘟8级,颈瘟率100%为9级;接种鉴定稻瘟病生理小种抗感比为61.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未经重庆市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7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听觉感知的超声拍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治肝炎浓缩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