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装配体的密封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5117306.5 | 申请日: | 1995-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62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 | 分类号: | F16K11/06;F16K31/06;F15B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礼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 密封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在由给排流体的歧管基座和切换流体的切换阀整体组装成的阀装配体中,用于密封上述基座与切换阀之间的密封机构。
现有技术中,为了不把空气等压力流体从配管直接排向切换阀,而是通过歧管基座间接地给排,在备有给排流体用的若干条流路的基座上,整体地组装切换这些流路的切换阀而形成的阀装配体是公知的。在这种阀装配体中,为了防止压缩空气泄漏,在基座与切换阀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但是,现有的密封垫片通常是表面平坦的薄板状,被夹紧在基座与切换阀的平坦安装面之间,在紧固时如果稍有偏倚的力作用在密封垫片上,该密封垫片就会变形或错位,不能准确地安放在预定位置上,从而造成密封不良。另外,高空气压作用在密封垫片的侧面时也会引起该密封垫片变形或错位,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
虽然,通过在基座与切换阀的安装面上设置浅槽,把整个密封垫片嵌入该浅槽内,也能防止密封垫片的变形或错位,但是由于密封垫片的厚度通常很薄,所以,设置这种能压缩如此薄密封垫片而又能得到充分密封的、且能保持住密封垫片而又使其不变形错位的深度的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高精尖技术。而且,把表面平坦的密封垫片紧固在平坦的安装面之间这一点,与不设置槽的情形基本相同,用这种方法很难得到高密封力。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由基座和切换阀整体组装成的阀装配体中,提供一种能防止密封垫片变形错位、充分密封基座与切换阀之间的密封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比表面平坦的密封垫片更好的密封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阀装配体的密封机构,其中的阀装配体由备有给排流体的若干个流路的基座和切换上述流路的切换阀,在具有与上述流路相通的开口的安装在基座的阀载置面与切换阀安装面之间垫密封垫片的状态下,相互结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密封垫片的一面上形成围绕上述各开口的突条,该突条位于密封垫片的平坦密封面的约中间,在上述阀载置面及安装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供上述突条嵌合的凹槽。
本发明中,上述突条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凹槽的宽度,突条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凹槽的深度。
根据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由于密封垫片的突条嵌合在凹槽内,紧固安装时即使有一些偏倚的力作用在密封垫片上,也不会产生单纯平面状密封垫片那样的变形和错位。因此,密封位置保持一定,能得到稳定的密封效果,而且,由于突条和凹槽的嵌合作用,安装后的密封垫片的位置也稳定,不会因空气压或其它外力作用而错位。
另外,上述的密封垫片因在中央的突条位置和突条两侧的平坦密封面的位置上分别发挥密封功能,实际上可得到三重的密封效果。与单纯的薄板状密封垫片相比,密封性大为提高。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剖视侧面图。
图2是图1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基座的平面图。
图4是密封垫片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V-V线断面图。
图6(A)至(C)是分别表示不同的突条和凹槽例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阀装配体的一实施例,该阀装配体1备有给排流体用的歧管基座2、整体地组装在该基座2的阀设置面2a上的切换阀3以及密封基座2与切换阀3之间的密封垫片4,该阀装配体1是通过依次连接若干个阀装配体1和基座2,以集合状态使用若干个切换阀3的结构。
基座2上设有压缩空气的供给流路6、二个排出流路7、8、辅助排出流路9、呼吸流路10和图未示的二个输出孔。各流路6、7、8、9、10沿宽度方向贯通基座2,把若干个基座沿宽度方向接合起来时,对应的流路便相互连通。二个输出孔分别在基座2的前面开口。
在基座2上面的基本平坦的阀设置面上,分别开有与供给流路6相通的供给开口P1、与二个输出孔相通的二个输出开口A1、B1、与二个排出流路7、8相通的二个排出开口EA1、EB1、与辅助排出流路9相通的辅助排出开口PR1以及与呼吸流路10相通的呼吸开口E1。
切换阀3是由主阀部15和电磁操作式导阀部16组成的伺服式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速睦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7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