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携载基因的蛋白质涂层医用载体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18371.0 申请日: 1995-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52915C 公开(公告)日: 2000-05-31
发明(设计)人: 史瑞文;高润霖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主分类号: A61K47/42 分类号: A61K47/42;A61K48/00;A61M37/00
代理公司: 南开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安朋,赵尊生
地址: 30019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基因 蛋白质 涂层 医用 载体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以蛋白质为载体的医用配制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底物的蛋白质涂层上携载基因的医用配制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在基因水平上得以阐明,这使得从基因水平诊断和根治疾病成为可能。在医治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病及爱滋病等方面利用基因转移和调控的治疗方法正在深入研究。例如将抗血栓形成基因(Pro-uk基因)导入心血管内,使之在血管内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堵塞的目的。然而,怎样将基因向生物体内靶向输送或局部定位,这一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美国Micheal Simons等人曾用一种聚醚(Pluronic F127)载体,将基因加入这种载体的凝胶中,然后将其送入动物的颈动脉中(Nature,359(3),67-70,1992.9)。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该凝胶遇到血流冲击后会很快溶解于血液中,根本无法定位于血管的某一部位,因此无法实现靶向输送基因的目的。另外,以往在医疗器械或医疗装置等底物表面涂上涂层都是用来改善手术的外部环境。其中大多数用来增加底物表面亲水性,使底物遇到含水介质,如体液、血液时表面变得更光滑,从而减小对组织的损伤。已有文献报道的底物表面涂层,都是以人造聚合高分子材料为原料,如USPat.4373009介绍了一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涂层材料,USPat.5091025介绍了一种聚丙烯酸涂层材料。它们都是用来减小底物表面摩擦系数。这些涂层用于携载基因都不理想。首先是因为这些涂层对基因的吸附力很小,其次是这些涂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尚不清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基因有强烈吸附作用的涂层医用载体及其制作方法。这种涂层能够牢固地粘附在底物上,可以随底物定位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实现靶向输送或局部定位基因的目的。同时这种涂层在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被机体吸收、代谢,对机体没有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用于携载基因的蛋白质涂层医用载体是一种分子量大于一万的经过交联处理的,加有或不加一种或多种添加剂的蛋白质涂层。用作这种蛋白质涂层的涂液的原始配方为,蛋白质、添加剂和溶剂,其中蛋白质的浓度为0.1%~40%溶液,添加剂的浓度为0~3.0%。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或人的软、硬组织、可以是明胶、或胶原,或白蛋白,最常用的是明胶。溶剂是水、和/或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根据不同的用途、目的或为改进涂层的某种性能可以在蛋白质涂层中加入一种或多种以下的添加剂。增塑剂,如甘油、脂肪酸、醚类、矿物油、硅油等,用以增加涂层的柔性;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磺酸钠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季铵盐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类等),用以改善蛋白质溶液的铺展性能;在应用于与血液接触的制品时可加入抗凝血剂(如肝素钠)、抗血小板沉积剂、抗平滑肌细胞增生剂;协助治疗某种疾病的特定药物(包括生物活性物质药物);防腐剂(如苯甲酸钠),用以防止蛋白质变质。

本发明用于携载基因的蛋白质涂层医用载体的制作方法有如下步骤:

1.蛋白质溶液的配制:用水和/或有机溶剂将蛋白质溶解,再根据需要加入一种或多种添加剂,搅拌混匀,配制成蛋白质浓度为0.1%~40%(最好在0.5~30%),添加剂浓度为0~3.0%的蛋白质溶液。

2.蛋白质的交联处理:可以采用化学交联法或高能辐射交联法。化学交联法的步骤是先将需用量的化学交联剂加入配制好的蛋白质溶液中,混匀后再进行涂层,或者是在蛋白质溶液涂于底物表面后,再将需用量的化学交联剂加于涂层上。化学交联剂可以选用醛类(如甲醛、乙醛、戊二醛)、酮类(如丁二酮、己二酮)、异氰酸酯类(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己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环氧类化合物(如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交联剂的用量为每100克蛋白质中加入0.01~10克(最好是0.1~5克)(交联剂按100%浓度计);高能辐射交联法是用各种放射源产生的高剂量γ-射线照射蛋白质涂层使其产生交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8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