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取柠檬酸三钠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19599.9 申请日: 1995-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56191C 公开(公告)日: 2000-09-06
发明(设计)人: 张洪勋;鲁治滨;刘德明;薛茂杰;顾红燕;李艾虹;杨建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12P7/48 分类号: C12P7/48;C07C51/42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黄永奎
地址: 100085***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阴离子 交换 树脂 制取 柠檬酸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取柠檬酸三钠的方法。

柠檬酸三钠,又称2-羟基丙烷1,2,3-羧酸钠,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领域的有机酸盐。

传统的生产柠檬酸钠盐的方法有二种[J.pharmacol、Exp.Ther.94,65(1948)],其一是中和法,即使用纯品柠檬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其二是复分解法,即使柠檬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与碳酸钙,经分离除去碳酸钙,即可获得柠檬酸钠。中和法因使用纯柠檬酸,故生产成本较高。复分解法因产物分离带来的困难,故产品收率低,通常只有60-70%的柠檬酸转化为柠檬酸钠。

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缺点,本发明采用国产MI:8310#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主要步骤,辅助以其他手段,实现了直接自柠檬酸发酵醪液制取柠檬酸钠的目的,产品转化率为85%-90%。

本发明工艺技术路线如下:

柠檬酸发酵醪液过滤除菌体→微孔过滤机精滤除杂质→

活性碳脱色→

阳离子交换树脂除杂阳离子→

阴离子交换树脂除杂阴离子→

MI:8310#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交换柠檬酸根→

氢氧化钠解吸柠檬根→

柠檬酸钠进入浓缩、结晶。

下面将对本发明工艺路线做进一步说明。

自发酵醪液中制取柠檬酸三钠共分八步工序。

第一步工序是过滤去除醪液中的菌丝体、未被微生物利用的非可溶性固形物和沉淀蛋白质等杂质。此步通常使用板框过滤机或带式过滤机来完成,是目前钙盐沉淀法生产柠檬酸通用的手段。

第二步精滤工序,是为了去除板框滤机或带式滤机过滤过程漏掉的少量颗粒及沉淀物,以保证后续工序顺利进行。

第三步工序采用K-15活性碳装柱以去除滤液中的色素及部分金属离子等杂质。本发明可做到:活性碳脱色体积比(被脱色的料液体积/活性碳柱体积)不少于12∶1;对溶液中的钡、铁、锰、铝、钙、锌离子的平均去除率不低于45%;脱色料液通过活性碳柱流速可稳定地控制在1.5-2.0vvh-1范围内。

第四步工序以(H)型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商品型号)去除滤液中的杂金属离子。本发明可做到:在1.7vvh-1稳定流速下,通过15个柱体积的料液流出液铁离子浓度在10ppm以下。

第五步工序以(OH)型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商品型号)除溶液中杂阴离子。本发明可做到:以1.8vvh-1稳定流速通过该交换柱时,流经12个体积的料液流出液氯离子浓度在2ppm以下。

第六步工序以(OH)型MI:8310#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商品型号)吸附、交换柠檬酸根。本发明可做到:该树脂在室温(20℃)下吸附、交换柠檬酸容量达6.35摩尔/公斤树脂(干重);2)即便是1%(W/V)浓度的柠檬酸料液,吸附、交换容量仍可达到5.28摩尔/公斤树脂(干重)。

为了去除易碳化合物,本发明采用了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洗涤第六步工序的阴离子交换柱,该方法可有效地去除易碳化合物,从而使溶液中的易碳化合物不再超标。

发明采用15%-20%的氢氧化钠解析柠檬酸根,使生成的柠檬酸三钠平均浓度可达到29.5%,因而有利用后续浓缩工段节省蒸汽。

采用上述工序制取柠檬酸三钠,柠檬酸转化为柠檬酸钠的比率在85%-90%。产品质量能达到英国药典BP-88规定的标准。

兹举出如下实施例,并配合附表、附图,供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实施例1

本发明按下列步骤实施:

1)脱色除杂质

实验用柠檬酸溶液取自薯干原料柠檬酸生产厂的板框过滤机过滤后的清液,该溶液组成如表1所示。为了有效地进行脱色除杂,料液进入脱色柱之前,需经微孔过滤机除去板框过滤机过滤时漏掉的颗粒物及沉淀物,获得的清液即可进入碳柱脱色除杂质。

实验用活性碳型号为K-15,活性碳柱规格φ500×3000mm,实际装料高度为2380mm,碳柱材料为增强聚丙烯。料液在室温下以1.5-2.0vvh-1流速通过碳柱,待流出液透过率低于75%时(420mm),即停止脱色。经上述工序处理,柠檬酸溶液杂质去除结果列于表1中。

2)阳离子交换树脂除杂阳离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95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