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血管无效
申请号: | 95120294.4 | 申请日: | 199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49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05 |
发明(设计)人: | 布川三樱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川三樱子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血管 | ||
本发明涉及在活体的血管发生堵塞性病变或扩张性病变时需要置换病变部分或傍路病变部分所用的人造血管。
在活体血管发生堵塞性病变或扩张性病变时,需要利用代用血管进行傍路和置换手术。作为该代用血管可以有从人体获得的血管按原样使用的情况或利用由聚四氟乙烯等基材成形的人造血管的情况。
在把人造血管同活体血管相接合的方法中有如图5(a)所示把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吻合在活体血管1的端部1a上的端端吻合,和如图5(b)所示把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吻合在活体血管1的外面1b上的端侧吻合。
为了利用端侧吻合把人造血管吻合在活体血管上,首先要象图6所示那样在活体血管1的外面1b上形成狭缝状的开口部分。然后在为了使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同开口部3形成基本相同形状而对端部2a进行整形的过程中,使端部2a的周缘部分吻合在开口部分3的周缘部分上。这时,一般地讲,象图7所示那样,使端部2a的周缘部分和开口部分3的周缘一起向外折叠,使端部2a的周缘部分的内侧同开口部分3的周缘部分的内侧接触,通过用缝合线4缝合该接触位置进行吻合。
由于在血管的外面侧上有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所以采用象这样地使内侧同内侧吻合的方法。
当血管内的血液流速迅速变慢时,血液流中产生层间分离和使血液内的剪切应力或大或小,这两种情况都成为在血管中引起各种病变的主要原因。
随着上述的端侧吻合,就人造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就而言,由于在人体血管2的端部2a附近的狭缝状的变形部分和血液从人造血管2流入活体血管1的部分的两个位置上血液通路的截面急剧变化,而出现血液的流速和剪切应力发生大变化的问题。
在把人造血管2吻合在活体血管1上时,必须确保作为血管所必需的截面积,由于对于相同的截面积而言,截面变得细长时周长也稍变长,所以通过上述使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变形为狭缝状的方法会使缝合部分变长。因为在血管的外面上形成狭缝状开口的同时,对其周缘部分向外折叠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操作,所以存在吻合时费工夫的问题。
此外,由于在将血管2的端部2a整形使其与活体血管1吻合时,在活体血管1的吻合位置附近受到多余的力,往往使活体血管1的断面发生变化。因此,加在活体血管上的力或者由于该力所引起的截面变形可能是在吻合位置附近在活体血管1中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这是已有技术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提出的,把提供一种既能使因吻合产生的血液流动变化减小又能使吻合处理作业性提高的人造血管作为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人造血管由第一管状部分和端部接合在第一管状部分外面上的第二管状部分组成,第二管状部分内的血流通路形成与第一管犬部分相连通的结构。采用该人造血管,由于端侧应该吻合的部分全部形成在人造血管上,所以,在把人造血管吻合在活体血管上时,首先去除活体血管的病变部分,通过端端吻合将活体血管的两个端部分别吻合在其中的第一管状部分的两端部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在活体的血管外面形成狭缝状的开口,也不进行使其周缘部分折叠的处理,所使吻合处理容易,其作业性能提高。
在本发明的人造血管中,第二管状部分的端部周缘部分接合在第一管状部分外面所形成的开口周缘部分上。因此,在流过第二管状部分内的血流通路的血液流入第一管状部分的血流通路内时,没有从血液通路壁向内突出的部分,由于没有遮挡血流,所以可以使血液流动变化减小。
在本发明的人造血管中,在第二管状部分同第一管状部分接合的位置上,第一管状部分的血流通路和第二管状部分的血流通路具有同样的横截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必要把第二管状部分端部整形成狭缝状,所以可以减少断面急剧变化的位置,另外,由于两个管状部分具有相同的断面形状,所以在从第二管状部分向第一管状部分连通的血流通路上,可以没有断面急剧变化的位置,因此,可以使血液的流动变化减小。
在本发明的人造血管中,第一管状部分同第二管状部分的夹角在20度至45度的范围。由于血液从第二管状部分向第一管状部分光滑地流动,所以可以使血液流动的变化减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人造血管一个实例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同例中的人造血管的局部斜视图。
图3(a)、(b)是表示利用同例的人造血管的吻合方法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利用同例的人造血管另一吻合方法的侧面图。
图5(a)、(b)是表示已有技术中的吻合方法的侧面图。
图6是表示已有技术中的端侧吻合方法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吻合位置的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川三樱子,未经布川三樱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20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制的表面搭扣的卡钩结构
- 下一篇:用于数据通信设备的混合式均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