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K5H2[Ag(IO6)2]络合物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95121104.8 | 申请日: | 199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0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戴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科宝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k5h2 ag io6 络合物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畜牧业及食品防毒去毒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黄曲霉毒素去除剂。
黄曲霉是一种真菌,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人们分离得到了第一株黄曲霉。黄曲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黄曲霉毒素(简称AFT),这种AFT是各种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AFT的大量研究,现已确证有17种化学结构。不论哪种AFT都含有二呋喃氧杂萘邻酮结构,也可以认为AFT都是含有二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分子直径一般在10A°左右,这17种AFT中81毒性最大,它的毒性是敌敌畏的100倍,是砒霜的68倍,比剧毒的氰化钾毒性还大10倍之多。AFT不但毒性大而且耐热,即使在270℃高温下也不能完全被破坏。AFT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引起肝癌,是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之一。它广泛分布在花生、玉米、粮食及其制品、豆类以及发酵食品中,对人畜、家禽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世界各国对AFT的分布、产毒条件、理化特性、检测方法以及去毒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一般说来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防止和抑制黄曲霉菌的产生,从而去除黄曲霉毒素。这当然是一种治本的方法,是一种根治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决定不能根治灭绝。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有些粮油作物在没有收获之前已经有了AFT。而且黄曲霉的存在不等于黄曲霉毒素存在。黄曲霉菌只有在适合条件下才能产毒。也就是说,食品产品上有产毒的霉菌存在并不意味着必然有毒素存在;没有产毒霉菌存在,也不能保证产品上无毒素,因为毒素可以在菌体消失后许久还能存在。因此本人认为利用杀灭或抑制黄曲霉菌去除AFT的方法不可行。
(2)利用物理方法去除黄曲霉毒素。一般用物理吸附法,加热法等。这些方法是可行的,但方法的局限性使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加热法常常对营养成分有大的破坏。
(3)利用化学方法去除黄曲霉毒素。这方面在美国、在日本都有较好的研究成果,如日本用肉桂醛和香草醛的乙醇混合溶液抑制去除AFT,这是利用AFT化学结构的双键加成水解反应去除AF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K5H2[Ag(IO6)2]络合物,利用高碘酸银络合物的强氧化性破坏黄曲霉毒素(简称AFT),去除毒性造福于民。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黄曲霉毒素去除剂——K5H2[Ag(IO6)2]络合物利用硝酸银加过硫酸钾加氢氧化钠进行反应生成高氧化银、硫酸钾、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和水。
将上述反应生成的高氧化银加氢氧化钾加高碘酸钾反应生成高碘酸银络合物,氧化银和水,其中高碘酸银络合物溶于碱性水溶液,将氧化银过滤出去,再将高碘酸银络合物溶液蒸发结晶成品或者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溶液使用。
重量配比为;
硝酸银10-50克 过硫酸钾25-50克
氢氧化钠20-60克
反应方程式为:
4AgNO3+2K2S2O8+8NaOH
4AgO+K2SO4+3Na2SO4+2NaNO3+2KNO3+4H2O
高氧化银1-5克 氢氧化钾1-5克
高碘酸钾5-20克
反应方程式为:
4AgO+6KOH+4KIO4 2K2H2[Ag(IO6)2]+Ag2O+H2O
其工艺流程为:
首先向40-90℃NaOH水溶液中添加过硫酸钾溶液,然后加入硝酸银水溶液,在搅拌下恒温15分钟,生成黑色沉淀,过滤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风干。
其次向KOH水溶液中添加按反应式计算量的过碘酸钾和高氧化银,在40-80℃下搅拌恒温一定时间,反应溶液呈棕红色,过滤去除氧化银和杂质,滤出成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科宝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科宝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21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