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充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90156.7 | 申请日: | 199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19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05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祯浩;石田秀敏;阪本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充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保护乘车人不受冲撞的气囊的充气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此种充气装置的点火装置。
一种传统的充气装置包括:一圆筒形外壳,具有一气体排出口;一内部圆筒件,设置在外壳之中并沿着外壳的轴向延伸以形成一燃烧室;一气体发生剂,装填在燃烧室之中;以及一点火装置,用于点燃气体发生剂。
图8表明一实例,其中构成点火装置的传爆药31设置在圆筒形外壳32内部的一测。传爆药31配置在形成燃烧室33的内部圆筒件34的一个端部处。点火器36配置得与传爆药31相接触。燃烧室33充满气体发生剂35。
启动点火器36可使传爆药31点燃,而传爆药31的燃烧会使气体发生剂35点燃。
由于图8中的实例做成传爆药配置在外壳内部的一测,所以由传爆药点着的气体发生剂只局限于围绕传爆药的那部分可燃气体发生剂。
曾经提出了一种如图9所示的、其中设置传爆药的区域沿轴向延伸的充气装置。在这种充气装置中,沿着外壳轴向延伸的一中央圆筒件亦即一管状容器37设置在内部圆筒件34之中,而传爆药31装填在这一管状容器37里面。气体发生剂35则装填在形成于管状容器37与内部圆筒件34之间的环形空间之内。
不过,在这一实例中,燃烧由传爆药的一个端部传播开去,以致不可能立即在其中产生遍及其整个长度的点火能量。
图10表明一个由配置一种等同于图9所示结构所构成的实例,在充满传爆药31的管状容器37中带有一根起爆火药引线38,以此来解决所述问题。由于与传爆药相比火药引线燃烧非常迅速,所以基本上可以同时在其中产生遍及其整个长度的点火能量。
由于示于图10的充气装置包括传爆药、一充满传爆药的管状容器以及设置在管状容器之中的一根起爆火药引线,其结构就变得复杂了,而且充气装置很难组装。管状容器是一细长的容器。为了把起爆火药引线装设在这一管状容器中,就必需首先把起爆火药引线安放在容器内部的中央部位,然后把传爆药均匀地装填在管状容器之中,使得起爆火药引线不致偏离中央部位。这些操作是很困难的,必须小心从事。因而就需要高度的先进技术,并且充气装置的制作要用很多时间并要花很多金钱。
如果在起爆火药引线偏离中央部位的情况下进行点火操作,就得不到均匀的点火能量。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气囊充气装置,用以解决上述传统技术中所遇到的那些问题。
本发明的气囊充气装置具有:一圆筒形外壳,带有一气体出口;一内部圆筒件,装在外壳里并沿其轴向延伸以形成一燃烧室;一中央圆筒件,设置在内部圆筒件里并沿外壳的轴向延伸;一种气体发生剂,装填在形成于中央圆筒件与内部圆筒件之间的一环形空间之内;以及一点火装置,用于点燃气体发生剂,在受到冲撞时由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被送入一只气囊以保护乘车人免受冲撞。
所述点火装置包括:传爆药,配置在中央圆筒件的一个端部中;一点火器,用于点燃传爆药;以及一传爆件,设在中央圆筒件的部分中心部位上,靠近传爆药,此传爆件由非爆炸性材料制成,构成一杆式构件,基本上沿中央圆筒件的整个长度沿伸。
本发明充气装置中的点火装置包括一传爆件,它是一杆式构件,基本上沿伸穿过中央圆筒件的整个长度。此传爆件可以由,比如,镁、诸如特氟隆(Teflon,一种商品名)那样的聚氟乙烯和含有维通(Viton)作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非爆炸性材料制成。维通是杜邦(duPont)公司的一种商品名称,是一种在分子中含有氟原子的橡胶类共聚物。按照本发明,点火能量是由传爆件产生的。由于此传爆件设在中央圆筒件的中心部位上,在传爆件周围就形成了一环形间隙。传爆药的火焰通过这一间隙,从而传爆件的圆周部基本上可以同时在其整个长度上点着,于是,传爆件就燃烧起来,产生沿长度方向上的均匀的点火能量。
由于本发明的充气装置如上述进行设计,则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配置在这种充气装置之中的传爆件能够产生沿长度方向上的均匀的点火能量。因而,气体发生剂的点燃并不局限于其某一区域,而是其点燃可以立即发生在其广泛区域之内。这就使得充气装置总是显示出稳定的气体发生能力。
尽管配置在这种充气装置之中的传爆件的热值基本上等于一般使用的传爆药的热值,但前者对于热量和冲撞的敏感度低于后者的。因此,充气装置在其装卸和制造方面的安全性提高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0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收回的递增调节式行李箱系附机构
- 下一篇:可变相位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