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和/或装卸和运输近海油田的碳氢化合物和/或用来进行油井操作的船只无效
申请号: | 95191460.X | 申请日: | 1995-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1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9 |
发明(设计)人: | 科勒·布赖维克;特里格夫·埃格;斯韦勒·赫斯塔 | 申请(专利权)人: |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30 | 分类号: | B63B2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地址: | 挪威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装卸 运输 近海 油田 碳氢化合物 用来 进行 油井 操作 船只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或运输来自近海油田的碳氢化合物的船只。而且,本发明涉及从装油软管装载石油的方法,该装油软管与水下的浮筒相连并且为了连接而被向上拉到船的甲板上且与甲板上的装油集管连接。
早先就知道有用来将石油从近海装油浮筒运往例如岸基卸油码头的船只(穿梭运油船)。这些船从装油浮筒通过装油软管装载石油,该软管被拉上船首并与船上的偶合接头连接。
最近,还知道一些穿梭运油船准备将它们本身与水下装油浮筒连接,这些浮筒同时使船只保持锚固。还提出这样一种浮筒,该浮筒包括一个有几个管接头的旋转接头装置并且该浮筒适合于和平的目的。
又知道有些储存船,它们锚固不动,并且通过软管或管线与生产平台相连。卸油通过装油系统进行,该装油系统设在该船的尾部,在那里它与被拉到穿梭运油船船头上的装油软管相连。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船只,该船只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在其所起的作用之间变换:
a)作为生产船,该船借助一个旋转接头与水下浮筒相连。
b)作为穿梭运油船,它将其本身与水下装油浮筒连接。
c)作为储存船,它永久地与水下浮筒相连,并且它同时在船的尾部具有卸油设备以便卸油,以及
d)作为穿梭运油船,它将其本身与被拉到该船的甲板上的装油软管相连。
上述目的用所述型式的船达到,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该船靠近其前端有一个用来安放水下浮筒的水下安放空间,和一根在安放空间和船的甲板之间延伸的副井(service shaft),并且该船进一步在其甲板上的尾部有一个偶合接头和设备,用以连接装卸油的软管。
根据本发明的船的有利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它的尾部在平面图中具有一个突出的圆拱的造型(弓形)。通过这个实施例达到,尽可能多地减小因为风浪而作用在尾部的力。如果在两条船之间进行负载(货物)转移就获得这种船体造型的另外一个优点。与假如该船具有传统的横置的尾部而它被位于后面的船撞及的情况相比较,如果这两条船在负载转移期间相互接触,实际上会减小可能的损伤。
如果该船起到传统的穿梭运油船的作用并且要从一个例如与UKOLS型浮筒相连的水下软管装油,那么装卸设备放置在该船的尾部就具有另外一个优点。在这种情况下,该船将处于船头迎风并以尾部背风而将其本身与装油软管连接。
在传统连接的情况下,在装油设备布置在船头上和连接时船头置于迎风的位置的情况下,限制了装油操作,当船能将其本身连接到装油软管并保持连接时,将为在甲板上活动和进行连接的船员提供安全保障。在浪高约5.5米的大浪的情况下,人们现今无法进行装油。
通过在船的背风端进行装油,人们可以在浪高达到8米的大浪的情况下实现连接和连续装油。
这样,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类型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装油集管(总管)置于船的尾部,在连接之前船在浮筒的上风侧以船头迎风定位,并且船从这个位置移动以便其尾部进入与装油软管连接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优点是,该船的舵手室和它的发动机房可以完全设在船的头部。从该船的安放空间上来的副井那时将正好置于舵手室的后面,并因此将在舵手室的背风面下边。由于这样的一种布置,就同时从舵手室的后部向后到后部甲板区获得一个大的甲板面积。当该船要作为生产船使用时,这个面积将能用于必要的工艺设备和油井控制设备。
由于该船能够在不同的作业领域间变换,最好整套工艺设备分成几个较小的可移式模块。
本发明将参考附图在下面进一步加以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条船只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该船只的侧视图,其中油从在海底的总管生产,同时实现对与该总管相连的油井的维护;
图3示出了该船只的侧视图,当时正由与水下浮筒连接的装油软管装油;
图4示出了该船只后面部分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该船只尾部的平面图;
图6示出了该船只船尾甲板的平面图;以及
图7示出了该船只前面部分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未经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14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