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病毒载体无效
申请号: | 95192013.8 | 申请日: | 199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74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9 |
发明(设计)人: | M·G·罗森布拉姆;N·J·多纳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究发展基金会 |
主分类号: | C07K16/00 | 分类号: | C07K16/00;C07K16/46;C07K19/00;A61K48/00;A61K51/00;//A61K12100A61K1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美国内***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载体 | ||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分子生物学和治疗学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细胞送递遗传信息的新的非病毒载体。
现有技术
目前,用于送递能够影响哺乳动物细胞分子特性的遗传物质的最常用机制是使用病毒,尤其是反转录病毒载体。但是,这种基因疗法或送递方式受到某些缺陷和潜在危险情况的影响。虽然反转录病毒已经比较常用,但现在正在对腺病毒进行研究,这两者都具有一定的潜力。不幸的是,病毒载体有许多缺点。首先,靶细胞如人细胞,必须能够通过表达一种特定的细胞表面成份与病毒相互作用,而这种特定成份在遗传信息送递的目标细胞或组织上可能不表达。其次,遗传物质必须在靶细胞如人细胞中整合和表达,这要求靶细胞正在活跃分裂,这种情况阻碍了送递系统的效率和均一性。即使整合成功,基因也可能不被宿主细胞内的机制所转录。第三,这种系统中允许的遗传信息大小是有限制的,必须进行极精确的设计以保证生物活性。第四,在基因疗法应用中必须使用复制缺陷型病毒以减少其与内源病毒重组成新的感染原的危险。复制缺陷型病毒可以减少但不能杜绝这种危险。第五,复制缺陷型病毒被设计成是非自动迁移的,所以需要重复注射来获取基因序列向全部细胞的成功送递。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缺乏非病毒载体。本发明满足本领域长期以来的这一需求与愿望。
发明概述
本发明特别提供了一种新的非病毒系统,用于送递能够改变有害或非期望表型特征的遗传物质。
这样,在本发明的某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细胞结合组分的非病毒载体,该组分具有与生物素标记的成分共轭的生物素结合因子。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将遗传物质导入特定细胞的方法,它包括给人施用非病毒载体,其中所述的非病毒载体包含具有与生物素标记的成分共轭的生物素结合因子的细胞结合组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向细胞送递细胞毒成分的方法,包括给人施用非病毒载体。
通过以下为揭示本发明内容而给出的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将会发现本发明的其它内容、特点和优点。
附图简述
以下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各方面的内容。为此目的,有些图是示意形式的,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
图1显示的是在G-25柱上从A108/SPDP中分离游离的SPDP。
图2显示的是在G-25柱上从亲和素/2-IT中分离游离的2-IT。
图3显示的是在S-200柱(FPLC)上从A108-亲和素共轭物中分离游离的亲和素。
图4显示的是在Con-A柱上从A108-亲和素共轭物中分离游离的抗体。
图5显示的是显示A108-亲和素共轭物纯化步骤的7.5%SDS-PAGE小凝胶。
图6显示的是生物素标记的白树毒素分析中的结合活性。
图7显示的是G-75柱上(FPLC)A108-亲和素白树毒素/生物素共轭物和游离的亲和素白树毒素与部分亲和素亚基分离的情况。
图8显示的是对生物素标记的白树毒素和对A108-亲和素生物素标记的白树毒素共轭物的Elisa结合活性分析。
图9显示的是与A108-亲和素生物素标记的白树毒素共轭物相比,A108-白树毒素共轭物对A431细胞的细胞毒性。
图10显示的是将细胞与定向针对EGF受体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标记为反义EGFr)培养的结果。
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病毒载体,它包含细胞结合组分,该组份具有与生物素标记的成分共轭的生物素结合因子。
一般说来,本发明的生物素结合因子是可与生物素结合并易于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识别的任何化学物质。较好的是,生物素结合因子选自亲和素,链霉亲和素或它们的类似物。
本发明的细胞结合因子可以是几种实施例中的一种。例如,细胞结合因子可以是单克隆抗体。用于本发明组合物和方法中的单克隆抗体与某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与抗体结合的抗原的代表性实例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抗原、Lewis Y抗原、运铁蛋白受体、MDR1、MDR3、胰岛素受体、CD45、CD33、GP240、GD2、G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究发展基金会,未经研究发展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2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液体的方法
- 下一篇:降低对塑料化学侵蚀的保护性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