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无效
申请号: | 95193209.8 | 申请日: | 1995-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7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30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八郎;藤田信夫;小林克已;加藤柾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E02F9/10 | 分类号: | E02F9/10;E02F9/1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式低车高 搭乘 作业 | ||
1、一种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它具有带有履带(37)或车轮(71)的下部行走体(23)及上部回转体(20),该上部回转体通过转动圈(64)支持在下部行走体(23)上,可以自由回转,在上部回转体(20)上搭载有发动机等驱动源(24)、保护操作人员用的驾驶室、贮藏器(tank)及作业机(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转式作业车的上部回转体(20)的回转框架(47)的底板部(47b)上具有开口部(47d),该开口部是由与回转框架(47)的回转中心(48)同心孔、固定在该孔的边缘部并向下开口的圆筒体(47a)、固定在该圆筒体(47a)下部并位于比下部行走体(23)的上面更低的下方位置上的下段底板部(50)构成的;上述下段底板部(50)位于操作人员(3)可以踏脚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部(47d)内形成有驾驶座位底板部,该驾驶座位底板部是由上部开口并具有操作人员(3)踏脚部(56a、56b)的近似箱形体(47e)、以及在与所述底板部(47b)相同高度的位置上或下方位置上安装有座位(51)的驾驶室内底板部(49)构成的;所述踏脚部(56a、56b)和所述座位(51)可围绕所述回转中心(48)回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其下部行走体(23)的中心框架(33)上设有以回转中心(48)为中心、上方开口的圆筒凹部(33a),同时在圆筒凹部(33a)与内嵌在圆筒凹部(33a)内的圆筒体(47a)的下段底板部(50)之间配设有转动圈(64),所述圆筒体(47a)可相对于下部行走体(23)自由旋转地连接在该下部行走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圈(64)是由安装在下段底板部(50)上的转动圈外圈(66)及安装在圆筒凹部(33a)上的转动圈内圈(65)构成的,在该圆筒体(47a)内部配设有带小齿轮(63)的转动电动机(61),所述转动圈内圈(65)与所述小齿轮(63)相互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边缘部与所述圆筒体(47a)的固定方式是,将孔的边缘部与在上端部上设有上缘部(88b)的圆筒体(88a)固定在一起。
6、一种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它具有带有履带(37)或车轮(71)的下部行走体(23)及上部回转体(20),该上部回转体通过转动圈(64)支持在下部行走体(23)上,可以自由回转,在上部回转体(20)上搭载有发动机等驱动源(24)、保护操作人员用的驾驶室、贮藏器及作业机(26),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体(20)的回转框架(47)的底板部(47b)上,形成有围绕回转框架(47)的回转中心(48)进行回转的开口,而且在该开口的边缘部下方固定有底部具有下段底板部(50)、上方开口的近似箱形体(47e),形成开口部(47d),所述下段底板部(50)位于比下部行驶体(23)的上面更低的位置上,并在下段底板部(50)上设有操作人员(3)的踏脚部(56a、56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47b)上连接有近似箱形体(47e),而且还形成有带座位(51)的驾驶室内底板部(49),该驾驶室内底板部(49)位于所述底板部(47b)的同一高度或下方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其下部行走体(23)的中心框架(33)上设有以所述回转中心(48)为中心的上方开口的圆筒凹部(33a),而且还配设有回转圈(64),该回转圈具有安装在圆筒凹部(33a)上端的回转圈内圈(65)及位于回转框架(47)的下面、并安装在近似箱形体(47e)的最外侧(50a)外方上的回转圈外圈(66),所述回转框架(47)连接在下部行走体(23)上,可以相对于下部行走体(23)自由回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式低车高搭乘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框架(47)配设有带小齿轮(63)的回转电动机(61),所述回转圈内圈(65)与小齿轮(63)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32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i-MH电池的负电极
- 下一篇: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