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排屑内腔的钻削刀具无效
申请号: | 95194014.7 | 申请日: | 1995-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51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7 |
发明(设计)人: | 托斯藤·布隆伯格;拉斯·桑德伯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维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B23B41/02B23P15/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波 |
地址: | 瑞典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排屑内腔 刀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断屑加工的钻削刀具,该刀具主要试图用于所谓的强制排屑的钻削。无论如何,它也可便利地用于所谓的深孔加工钻削。
大家知道,硬质合金切削刀片可用于钻头,该刀片借助机械紧固装置来固定,所述刀片在切屑面上具有一个或数个凹穴以达到断屑的目的。这种钻头例如可从美国专利US-A-4215157A中得知。然而,其结果是,它不能获得最佳的所希望的切屑成形,于是它不能获得所希望的、逗点状短的切屑,同时,当以希望的方式进行钻削时,不能降低有效的效率消耗。此外,与之同时,由于切屑通道对于产生的切屑来说太窄,结果是,切屑停滞并堵塞。
此外,在欧洲专利EP491670A中描述了一种钻削刀具,它包含钻头体,其上安装两个或多个切削刀片。该刀片实质上成形为平行—梯形状并轴向安装,也即,切削刀片安装用的邻接面是轴向延伸的。刀片采用铜焊与钻头体合适地固定。无论如何,经一定时间的磨损,这种钻头体也会在两个切屑通道与中心孔交接处引起切屑的堵塞。此外,该钻头体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用焊接结合,也即钻削头部或冠部及圆柱形、局部带螺纹的部分。这种焊接结合连同钻削冠部是铸造而成的事实往往使钻头体最终产品圆度较差。于是这就意味着,某些用户为了获得精确的圆度和相对于中心轴线的旋转对称性,需要精磨钻头体,这就不必要地增加了钻具的生产成本。这种焊接结合的另一个缺点产生这样的结果,切屑偶而会冲击焊接接缝,由于在实践中,焊接接缝从来不是完整的,而在内壁留有一定的间隙,它足以使单个切屑挤入,而使随后的切屑堆积起来并引起切屑堵塞,在最坏的情况下使刀具损坏。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头体,特别是用于强制排屑的钻具的钻头体,该钻头体尤其能消除切屑堵塞的任何风险。
本发明又一个目的是消除内壁上可引起切屑堵塞的任何不平度。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实用的良好圆度的钻头体。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强制排屑钻削并由圆管状组件组成的钻头体来实现的,该钻头体的一端终止于一个实质上为圆柱形的内腔,它的另一端布置有工作钻削头部,钻削头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硬质合金刀片,刀片钎焊或铜焊在为此目的设置的刀片座或凹槽内,该钻头体由一个单一件组成,其中,钻削头部包括一个实质上呈截头圆锥形的切屑空间,切屑空间的底面朝向钻头的工作端,并与一个或多个切屑通道相连接,所述切屑空间的另一端与实质上为圆柱形的内腔相连接。
为了图解说明而不是限定的目的,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附图是:
图1是从斜上方看的已安装刀片的本发明钻削刀具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看的本发明钻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3是与图1所示相同钻削刀具的侧视图,然而未安装刀片。
图4是从正上方看的钻削刀具的俯视图。
图5是与图4相同的视图,但具有图5至图8所定义的不同视图和截面图的标记。
图6是所示刀具上部沿图5中的VI-VI横截面图。
图7是所示刀具上部沿图5中的VII向视图。
图8是所示刀具上部沿图5中的VIII向视图。
图9是所示刀具上部沿图5中的IX-IX横截面图。
在图1中,强制排屑型钻削刀具一般指定为标号1。它通常也可便利地用于所谓深孔加工钻削加工。刀具包含钻冠或钻削头部2、中间部分3和轴4。轴4具有外螺纹5,它用于通过螺纹配合以公知方式把自身固定在一个固定外管(图中未示出)上。一个与所述外管同心的内管以已知方式将自身插入钻的大体为圆柱形的内腔中,该内腔与数个冷却介质孔6相通。藉此,形成的切屑随着切削介质通过所述内管。
根据先前已知的技术(例如欧洲专利EP491670A),钻削头部2自身是铸造的,而转轴4是车削而成的,此后,这两个零件采用焊接而结合在一起。由于热膨胀和随后冷却过程中的不均匀收缩,焊接往往引起零件的变形。这些麻烦对于工件的较薄部分更加突出。此外,不论铸造如何精确,钻削头部仍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失圆。本发明通过采用车削生产成一个单一件的整体型钻头体完全克服了这些麻烦,从而避免所有的焊接,这又带来了优点,即避免了在内壁遗留焊缝间隙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维克公司,未经桑德维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4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迭代多用户检测方法
- 下一篇:活门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