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以包装液态或粒状产品的复合纸无效
申请号: | 95194290.5 | 申请日: | 199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3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乔治·特拉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治·特拉尼 |
主分类号: | B32B29/00 | 分类号: | B32B29/00;B65D1/28;B29C69/00;B31F1/00;B29C51/14;B65D75/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以 包装 液态 粒状 产品 复合 | ||
本发明涉及用以对液态可固化产品、粒状或粉状产品作立体包装的复合纸、进行这种包装的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取得的包装品。
对液态可固化产品、粒状或粉状消费产品作计量包装的方法属已知技术。在其中的一种方法中,将热塑成形的两个硬质塑料半壳体如聚乙烯半壳体沿其边沿连接而构成一腔体,再用传统的充填机进行充填。如产品作液态、粒状或粉状使用时,包装品经封口后就可予以销售。但,如产品作固态使用(如冰琪淋)时,充有液体产品并经封口的包装品就需作冷冻处理并在使用前需进行冷藏。
不论采用何种材料,这些属已知技术的包装品都具有实际上可取任何形状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这就是:
费用很高,这与所用塑料的费用有关,
如所用塑料无生物降解性质时,实际上就无生态优点,
具有一定重量,需一定的运输费用,
使用过的包装体在体积上与满装时相比大体上并不减小。
用覆有聚乙烯或二聚乙烯的纸板制成连续的管状体,再用横向焊缝使其分段而作一般为液体产品的充填包装,然后经由焊缝作横向切割,这也是已知技术。这种包装品一般成四面体、平行六面体或圆筒体,这取决于横向焊缝的制作方法和对包装品在将其从连续的管状体上分出后的折叠操作。
这一已知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包装操作,但就包装品使用后可能的形状和总的尺寸以及包装的费用来说仍存在着一些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这些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计量包装的复合材料,包装形状实际上不受限制,并可作液态、粒状或粉状包装,费用也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取得很轻的包装体,从而尽量减少包装和运输的费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取得使包装体使用后的体积尽量减小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取得一种可利用传统的商用包装机的包装方法。
所有这些目的可通过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体包装的复合纸来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权利要求5-21所述包装方法。
用这种方法取得的包装品如权利要求22-23所述。
现对本发明按附图说明如下,图中:
图1为本发明复合纸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方法的作业线;
图3为图2模具开启时的放大透视图;
图4为模具在充入加压的流体前闭合时的垂直剖面图;
图5为模具在充入加压的流体后与图4相同的视图;
图6为从模具中取出待充填的包装体透视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另一实施例中模具开启时的剖面图;
图8示出图7模具的另一实施例;
图9示出从模具中取出待充填的包装体。
如图所示,本发明复合纸2由一层易变形纸4和一层不渗透性塑料膜6构成。易变形纸4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性,使其可作横向和纵向至少10%最好20%的永久性扩展,具体地说,其扩展程度可使包装体具有所需最终形状而不致破裂。
塑料膜6最好采用聚乙烯或其他可剥离的热塑性材料,其变形程度不低于与其配用的易变形纸,且具有合适的可焊性。
这两层材料4、6之间的接合最好按传统的方法是连续形成的,这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这里不再予以说明。在图2实施例中,使复合纸2卷成纸卷8并作纵向折叠而使两层聚乙烯层6彼此相对。
在图2-4实施例中本发明方法还采用由两个彼此可相对移动的半模10构成的模具,每半模具有腔体12,腔体具有稍作凸起而带一缺口16的边缘14。两半模10的腔体12、围绕腔体的凸起边缘14和凸起边缘14的缺口16在两半模10合在一起时完全相互配接。
图中所示半模10为了简化图形只具有一个模槽,实际上为了加快包装操作最好采用多槽模具。
半模10的腔体12向外通向一管孔18,管孔与腔体12边缘14的缺口16连通,并与另一半模10的管孔相配接。
本发明方法如下:
在将复合纸2纵向折叠成两层而置于两半模10之间后,将两半模合在一起而使复合纸夹在其中(图4)。对两彼此接触的边缘14进行加热而将夹在其中的两聚乙烯层6除缺口16外熔焊在一起。
在熔焊后通过管孔18引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也可以是热态的,其双重作用是:加热聚乙烯6而具有软化和杀菌作用以及使夹在边缘14之间的两层易变形纸4扩展而贴合在相应腔体12的表面上(图5)。聚乙烯的软化有利于纸张的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治·特拉尼,未经乔治·特拉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42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御素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质粒
- 下一篇:消瘤解毒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