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水方法和所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195724.4 | 申请日: | 1995-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66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弗兰克·史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希·史密斯;乔安尼·史密斯;罗比·史密斯;弗兰克·史密斯 |
主分类号: | E03B3/03 | 分类号: | E03B3/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所用 装置 | ||
1.一种储存和收集雨水的装置,它装入一座建筑物中或装在上面,该建筑物具有支承屋顶的墙壁,而屋顶具有以屋顶边缘为界的覆面;该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蓄水池,用于接纳和储存来自所述屋顶的集水区的雨水径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与建筑物成一体地安装在屋顶的端部或端部附近并基本上沿着屋顶边缘线,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均被构造成具有至少一个底部和若干从此底部向上延伸、限定一个邻近所述屋顶边缘用于接纳雨水径流的顶孔的侧壁,所述顶孔在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处于邻近所述屋顶端部的位置情况下接纳和储存所述径流;
至少一个经供水管与诸如为水龙头的用水设备相连通的蓄水池的出水口,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大致为长条状的,在屋顶边缘处沿着建筑物延伸一预定的距离,储存雨水径流供所述用水设备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蓄水池壁之一的上部区域设有一个溢流出水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出水口位于每个蓄水池的底部或底部附近,与出水口相连通的供水管装在建筑物墙内部或墙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蓄水池与相邻的蓄水池相连,使一个蓄水池中的水能够进入另一个蓄水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供水管通过一个与所述供水管相连的浮阀组件将主供水或其他供应水排入蓄水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蓄水池的尺寸根据集水区的面积和给定地区的降雨情况而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区面积由建筑物屋顶表面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蓄水池的水位低于预定最低水位时,浮阀组件使主供水能够进入一个或多个蓄水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流出水口的总横截面积的设计为,溢流能力能够对付一个特定地区的预期洪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每平方米的集水区而设的溢流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15-200平方毫米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在屋顶边缘处或附近围绕建筑物的周边延伸的蓄水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蓄水池在上述接收来自所述屋顶的雨水径流的顶孔附近具有用于收集泥沙和碎片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泥沙和碎片的区域包括一个位于各蓄水池内、能够将固体或颗粒物截住的凹槽或平台。
14.一种收集和储存来自一个设在一建筑物屋顶的雨水集水区的雨水径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种储存和收集雨水的装置,该装置装在一座建筑物上,该建筑物具有墙壁和以屋顶边缘为界的屋顶;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蓄水池,用于接纳和储存来自所述屋顶的集水区的雨水径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固定地安装在建筑物屋顶的端部或端部附近并基本上沿着屋顶线或边缘,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均具有一个大致为通道形状的构型,具有一个底部和若干从此底部向上延伸、用于接纳雨水径流的顶孔的侧壁;至少一个经供水管与诸如为水龙头的用水设备相连通的蓄水池的出水口,所述至少一个蓄水池为长条状的,在屋顶边缘处沿着建筑物延伸一预定的距离,储存雨水径流供所述用水设备用;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在建筑物的屋顶边缘处或附近,至少把一个蓄水池安装在建筑物上,这样,既可以是蓄水池构成建筑物的护梁和屋檐,也可以是蓄水池被建筑物的护梁和屋檐隐蔽起来,从而使集水区的径流能够收集在蓄水池中;
b)在蓄水池中安装一个与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外的用水设备相连通的出水管;
c)在上述的至少一个蓄水池上安装在一个溢流装置;
d)安装一个在水位低于预定线时把主供水补充到蓄水池中的雨水中的入水管。
e)在入水管上安装一个浮阀组件以调节流入蓄水池的主供水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希·史密斯;乔安尼·史密斯;罗比·史密斯;弗兰克·史密斯,未经南希·史密斯;乔安尼·史密斯;罗比·史密斯;弗兰克·史密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57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