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血浆中分离纤维蛋白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5197451.3 | 申请日: | 199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N·E·霍尔姆;P·A·D·爱德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6 | 分类号: | B01D2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金玺,谭明胜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浆 分离 纤维蛋白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血浆中分离血液成分例如纤维蛋白单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血浆输入由器壁限定的第二室,之后,在加入适宜的酶时使含非交联纤维蛋白聚合物的部分分离出来。
背景技术
EP-PS No.592,242介绍了用于全新的纤维蛋白密封胶的方法和组合物,包括使所需部位与包含纤维蛋白单体的组合物接触,在接触步骤同时将该单体转变为纤维蛋白聚合物。术语“纤维蛋白”可定义为纤维蛋白I、纤维蛋白II和/或命名符为ββ的纤维蛋白。
分离血液成分例如纤维蛋白单体的另外的方法和设备可从EP0654669中了解。这种分离含有不同比重的几种成分的液体中的成分的方法所包括的步骤有把血液集中在设备的第一室中,该室由基本上轴向对称的外壁和内壁限定。通过使设备围绕第一室的对称轴旋转使血液进行离心,以便在血液成分之间建立同轴界面。在设备连续离心的过程中,优选通过缩减第一室的容积使至少一种血液成分(例如血浆)基本上转移到设备的第二室。在第一室中设置基本上轴向对称的内壁,以保证全部血液受到分离所需的离心旋转的作用。上述内壁的半径适合于所需旋转速度,因此在第一室的所有部位形成足够的离心力,从而保持上述同轴分离。
在第二室中,借助适宜的酶从血浆中分离出含有非交联纤维蛋白聚合物的部分,然后将该部分再溶解成纤维蛋白单体,并通过缩减第二室容积将该单体经过过滤器转移到注射器中。
但结果是,仅仅通过在以上类型的设置中过滤来从血液中分离例如纤维蛋白单体成分不能提供满意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很难保证在第二室中令人满意地分离含纤维蛋白单体的部分这一事实,因此,在该方法后面的步骤中,当随后将流体部分从第二室转移到第一室时,血液中含有的大量血纤维蛋白会丢失。
此外,在较早的纤维蛋白单体方法中,上述采用适宜的酶处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会在第二室底部产生粘稠凝胶物质状的非交联纤维蛋白白聚合物。为形成所需纤维蛋白单体溶液,需要大量的再溶解缓冲剂,并伴随强烈搅拌。这导致了一些缺点。首先,例如象EP 592,242中供用作纤维蛋白密封胶的优选的纤维蛋白单体法需要浓的纤维蛋白单体溶液,而溶解上述凝胶物质所需的大量再溶解缓冲剂或溶剂形成不能使用的稀溶液。其次,将凝胶物质溶解成纤维蛋白单体溶液所需的强烈搅拌会对设备和血纤维蛋白本身造成损害。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分离血液成分例如纤维蛋白单体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提供用于在圆筒形室中从血浆部分中分离非交联纤维蛋白聚合物的方法,这种分离在离心过程中进行,因此非交联纤维蛋白聚合物沉积在圆筒形室的外壁上,随后从该室中排出聚集的室内的剩余流体部分,室内所剩的基本上沉积在外壁上的含非交联纤维蛋白聚合物的部分通过添加溶剂以及离心搅动而溶解。
由于在连续离心过程中进行用酶处理血浆,因此作用在所得的非交联血纤维蛋白聚合物上的离心力使该聚合物作为基本上粘附在圆筒形室的环形壁上的凝胶薄膜析出。当停止离心时,剩余的血浆液沉积在室底,可采用任何常规方法将其排出。然后,通过向室内导入适宜的再溶解缓冲液,并使缓冲液在被上述凝胶涂覆的室中进行离心搅动,形成所需纤维蛋白单体溶液。该方法优于先前的方法。首先,由缓冲液对上述非交联凝胶的重新溶解非常有效,这部分由于与以前的方法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物质相比,相同体积的本方法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该凝胶可用少量的再溶解缓冲液溶解,从而产生合乎要求的浓的纤维蛋白单体溶液。其次,对由凝胶涂覆的室中的缓冲液进行的离心搅动作用是比较和缓的方法,不会对设备或纤维蛋白单体产物造成损害。所得高浓度血纤维蛋白单体溶液的浓度为10-30mg血纤维蛋白单体/ml溶液,优选为约25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未经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7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