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血栓药剂和抗维勒布兰德因子单克隆抗体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97474.2 申请日: 1995-11-29
公开(公告)号: CN1174575A 公开(公告)日: 1998-02-25
发明(设计)人: 长野充代;山本浩史;鬼头守和;吉元良太;小林干 申请(专利权)人: 味之素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12P21/08 分类号: C12P21/08;C12N5/20;C07K16/36;//A61K39/395;C12R1∶91)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玉和,温宏艳
地址: 日本东京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血栓 药剂 抗维勒布 兰德 因子 单克隆抗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抗人维勒布兰德(von Willebrand)因子的新的单克隆抗体,在显示其抗血栓作用的治疗有效剂量下,它不会引起出血。本发明还涉及产生上述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以及包含以上述单克隆抗体作为活性成分的抗血栓药剂。

                        技术背景

在活体中,当内皮下膜由于血管壁损伤而被暴露时,通过血流而来的血小板会立即粘附于内皮下膜。这样就触发了一系列血小板激活过程,包括血小板凝集,细胞内颗粒的释放,此后就形成了血栓,并由此阻止了出血。因而,血栓形成是生理止血机制必需的和不可缺少的。但是另一方面,血栓会引起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塞和脑血栓形成等,这些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已成为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情况已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迄今已开发出了多种抗血栓药剂。但是,对于许多现有的抗血栓药剂,尚待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低,对血栓的特异性低,并存在可能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如下情况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即几乎所有的抗血栓剂的设计目的,都仅仅在于抑制血小板的激活过程。用于提供活性指标的体外测定血小板凝集的方法,也不足以反映体内复杂的血栓形成过程。

由于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与内皮下膜或血浆中的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使得血栓形成。特别是在血栓形成的最后阶段,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IIb/IIIa(此后缩写为“GP IIb/IIIa”)是作为血纤维蛋白原受体而作用的。因而预测,GP IIb/IIIa-拮抗物可以被用作有效的抗血栓剂。在GP IIb/IIIa上的血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包含RGD的氨基酸一级序列。由于合成并评价了多种RGD衍生物,根据体内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血栓形成和止血”,Vol.69,p.560,1993),通过其对血小板凝集的强抑制作用,已经证实GP IIb/IIIa拮抗物具有抗血栓作用。但是,暴露出的问题是,GP IIb/IIIa拮抗物也同时抑制正常的止血机制,因此与常规的抗血栓剂相比较,作为副作用的致出血倾向显得更强(TheLencet,Vol.343,p.881,1994;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Vol.330,p.956,1994)。

另一方面,被认为在血栓形成的初始阶段发挥功能的重要蛋白质包括: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Ib(此后缩写为“GPIb”)和血浆中的维勒布兰德因子(此后缩写为“vWF”)和与vWF发生的质和量的改变有关的出血性损害包括维勒布兰德病(此后写作“vWD”)。现有的临床知识表明,与血小板机能不全(由于GP IIb/IIIa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病人相比较,vWD病人几乎不发生严重的出血。因此,设想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通过抑制GPIb和vWF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不包含致出血倾向的强有力的抗血栓作用。但是,只有单克隆抗体和低分子量化合物ATA(金精三羧酸;Blood,vol.72,p.1898.1988)是已知的特异性抑制GPIb和vWF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体内试验还没有证实抗GPIb单克隆抗体有任何抗血栓作用。相反,人们着重指出了抗GPIb单克隆抗体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能延长出血时间等副作用(Blood.vol.70.344a,1987,Jpn.J.Clin Pathol.Vol.40,p.266,1992)。进而,对于拮抗vWF的那些物质,已有报导表明上述的ATA和小鼠抗猪vWF单克隆抗体BB3-BD5在动物体内实验中显示出抗血栓效能(Circulation,vol.81,p.1106,1990)。但是,对于ATA和BB3-BD5,其副作用都不能被忽视。即ATA通过抑制GPIb和vWF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显示出抗血栓效果,然而ATA同时具有一些完全相反的副作用,以致于它能增强由于胶原蛋白、花生四烯酸、A23187、PAF和TXA2而引起的血小板凝集作用和释放反应(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vol.68,p.189,1992)。另一方面,BB3-BD5在其抗血栓剂量也显示出很强的致出血倾向(Proc.Natl.Acad.Sci.USA,vol.84,p.8100,1987,SURGERY,vol.112,p.433,1992)。

如上所述,现有的抗血栓剂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即作为医疗效果的抗血栓作用不能够与作为副作用的致出血倾向分开(在医疗有效剂量和引起副作用的剂量之间没有差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7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