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式救助艇无效
申请号: | 95200251.5 | 申请日: | 199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175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麟;缪兴生;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B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云 |
地址: | 20003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式 救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救助艇,用于海上救助落水者。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救助艇是采用玻璃钢制成,因玻璃钢是脆性材料,因此不耐碰撞,并且制造工艺复杂,需要用模具和脱模工艺。另外因玻璃钢救助艇一般都具有双层壳板,在壳板内还有少量骨材,因此制造工艺更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救助艇自身重量轻,耐碰撞,并且制造工艺简单的充气式救助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充气式救助艇,包括艇体,该艇体的首部上方设有艇首盖,该艇体的尾部设有尾封板,舷外挂机设在所述尾封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艇体的首部,艇首盖,和所述艇体的两舷均为充气浮胎,在所述充气浮胎中设有充气阀,该艇底部由内底层和外底层组成,在该艇体的重心处设有可拆式吊柱。
本实用新型由于艇体主要由耐磨,耐腐蚀的软体材料制成的充气结构的弹性体,它不仅重量轻,而且耐碰撞,该艇重量只有玻璃钢救助艇重量的24%至50%。由于该艇自身重量减轻,因此使与该艇配套的救助艇收放装置的功率减少,可节省母船能源。同时该艇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模具,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该充气式救助艇包括艇体1,该艇的首部上方设有带充气撑柱的充气式艇首盖2。该艇体的首部和艇体的两舷均为圆筒形浮胎,所述浮胎内分隔成七只浮力舱;首部一只,左右舷各3只,所述每只浮力舱上分别设有一只充气单向阀3和一只安全阀4,当充气压力超过规定时,安全阀会自动打开,把多余的气体放出,平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补气,使艇一直处于充气状态,即时可用。由于所述浮胎是由多只浮力舱组成,因此即使该艇首部和一侧浮力舱全部损坏或漏气,也能承受额定乘员。
该艇的底部由内底层1—1和外底层1—2组成,在所述内外底层之间设有泡沫塑料层1—3。
所述艇体是由耐磨,耐腐蚀的软体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采用一布二胶,和/或二布三胶制成。
在所述艇体尾部设有木封板5,本封板上安装有桨舵合一的舷外挂机6。
在所述两舷和所述内底的交叉处分别设有一根三角形玻璃钢制的空心封闭梁7。
为避免穿尖硬鞋人员进入艇内时刺破内底,该艇的内底上还设有玻璃钢座板8,该艇在重心处设有可拆式带吊环9的吊柱,该吊柱由一短钢管10固定在所述玻璃钢座板8上,可拆钢管11套在所述的短钢管10外,可拆钢管上方用四只卸扣分别和四条钢丝绳12相连,所述四条钢丝的末端分别与所述二根玻璃钢三角形空心封闭梁上的四只眼环相接。
所述浮胎外侧设有救生浮索,其内侧设有把手索,在该艇的尾部最低处设有一只自动排水阀,首缆设在艇首部的上方,该艇内还设有手划桨二把(图中均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要求配备救助艇的一切船舶上,用于海上救助落水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漏式瓶口启闭结构的液体容器
- 下一篇:连杆轴承磨损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