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夹无效
申请号: | 95200260.4 | 申请日: | 1995-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21691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张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张叶 |
主分类号: | B42F9/00 | 分类号: | B42F9/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颖虹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夹,尤指一种增加夹持板与采用U形簧片弹簧的板夹。
板夹一般用于夹持纸张、文件等,多为文书工作使用。公知的板夹大都是有一板体,在板体上方铆合一夹掣结构,夹掣部件多采用1-3个弹簧穿在一杆体上;这种板夹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且杆体为夹掣部,易造成单侧施力状态,夹掣力不稳定,且易伤及人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板夹,它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夹掣物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板夹是由板体和弹簧所组成的,还设有夹持板:板体呈板状,由基板和凸起部构成,基板上方有吊板,凸起部上设梢孔和梢,且均在一直线上;在基板后侧低于梢孔和梢的直线上有槽,槽上方有凹口;夹持部为板体状,上方设板块,与板体的凸起部的对应处设凸起部,凸起部上设与板体的凸起部对应的梢和梢孔,且均在同一直线上,在夹持板外侧低直线处有槽,槽上方设凹口,夹持板下方为夹持部;簧片弹簧呈U状,两侧的尾端为卡掣部,簧片弹簧可将板体与夹持板夹持结合成一体。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组成部件的板体和夹持板可采用塑胶材料一次注塑成型,而簧片弹簧也易于制做,整体组装简单,成本低,夹掣物稳定;且不伤人体。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体1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体1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体1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板2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板2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板2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状态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图9A-A线剖视图。
图12是图9B-B线剖视图。
图13是施力于图12中的吊板和板块时所形成的形状示意图。
图中:1板体,2夹持板,3二簧片弹簧,11基板,12、22凸起部,13吊板,21板块,23槽,23a、111a凹入部,24、112凹口,25夹持部,31、32卡掣部,111槽,121、221梢孔,122、221梢131孔。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三个部件构成,即一板体1、一夹持板2和二簧片弹簧3。
如图3、4、5所示;板体1含有基板11和一凸起部12;基板11上方有一吊板13,吊板13中有供吊挂用的孔131,凸起部12由中央可分为左、右两侧,两侧上方各设有一梢孔121和122,梢122呈半圆形体,两侧的梢孔121和梢122均设在一直线上,并在梢孔121后侧的基板11处设槽111,上侧有凹口112。槽111的位置低于梢孔121及梢122的直线,凹口112则供设置簧片弹簧3。
如图6、7、8所示;夹持板2上方有一供手按押的板块21在与板体1的凸起部12对应处也设有凸起部22,在其上设梢孔221与梢222,梢孔221与梢222跟板体1凸起部12上的梢122和梢孔121对应,形成相互插掣状态;在夹板2也有二槽23和二凹口24。
如图11、13所示;板体1和夹持板2的槽111、23内有凹入部111a、23a,位置低于梢孔121和梢221的直线,凹口112供设置簧片弹簧3,使簧片弹簧3不产生横向移动。
夹持板2下方为夹持部25用以与板体1的基板11其同在簧片弹簧3的施力作用下夹持纸张或物品。
槽111与23、凹口112与24都在对应位置上,用于设置簧片弹簧3。
簧片弹簧3(图2)是呈“U”形状的弹性板片体,两侧的尾端为卡掣部31、32,呈向内闭合状,二簧片弹簧3可将板体1和夹持板2结合为一体。
如图11所示;板体1的凸起部12上的梢122插掣在夹持板2的凸起部22的梢孔221上,形成定位,且可上下转动的结合状态;当使用者由吊板13和板块21施力使夹持板2与板体1以二者的凸起部12、22为支点(实际上为一直线,并由于整条直线上的若干梢孔221与梢122的结合而形成稳定的支点),因杠杆原理,使夹持部25与基板11张开(图13)。
如图12所示:夹持板2的凸起部22的梢221插掣在板体1的凸起部12的梢孔121,形成定位且可上下转动的结合状态;而簧片弹簧3的卡掣部31、32则分别压掣在基板11外侧的槽111a和夹持板2外侧的槽23a上,由于压掣位置低于转动支点的位置,乃造成夹持部25与基板11间形成压力,以供夹掣住纸张等。反之,当施力(图13)使吊板13和板块21相向时,则簧片弹簧3被张开,使夹持部25与基板11间被张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张叶,未经郑张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馨香保健护垫
- 下一篇:释冷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