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90孔半音阶连环复音口琴无效
申请号: | 95200387.2 | 申请日: | 199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2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15 |
发明(设计)人: | 江有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有标 |
主分类号: | G10D7/12 | 分类号: | G10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4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90 半音阶 连环 复音 口琴 | ||
本实用新型所属口琴制造技术领域,尤其需要实现口琴连环化。
目前公知的复音口琴为24孔,一支琴仅一种调,转调时需要换琴。邱氏28孔半音阶万能变型口琴(以下简称“邱氏口琴”)为C、#C调的双联口琴,虽能转调,但降(b)音需用升(#)音代奏,嘴含不深,而且关键的自动变型锁结构精细,容易损坏。一般的12孔48音半音阶口琴,使用变音键能方便地转调,但b音也需用#音代奏,且它是一种单音口琴,音量小,缺乏复音口琴多变的技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保留原复音口琴所有优点的基础上,根据乐理要求,拓宽口琴的乐音体系,实现用一把琴自如地转调和变化#、b音,从而增强复音口琴的科学性和表现力。
本实用新型的科学原理是:采用连环滑动锁联结I、II、III琴,II琴(C调琴)相当于钢琴的白键,以II琴为基准,根据五线谱#、b变化音的需要,I琴为b琴,III琴为#琴,I、III琴相当于钢琴的黑键,I、II、III琴一起构成半音阶。遇到#音时,吹III琴,遇到b音时,吹I琴,三琴合一,犹如一架微型钢琴,经跳奏即能演奏所有乐曲。
根据原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将普通24孔口琴扩展至30孔,I、II、III琴合在一起即具有90孔(30×3),在各琴的左侧标记I、II、III,以II琴C调为准,I琴为降(b)音琴,III琴为升(#)音琴(D、d3除外),其中,c、e、g不管为何组音及#、b都为吹音,d、f、a、b都为吸音,吹吸相间排列。
(2)除I琴的上盖板和III琴的下盖板外,其余四片盖板左右各凿有2条滑动槽。
(3)I琴与II琴、II琴与III琴的盖板滑动槽处用连环锁连结,从而达到三琴合一。
(4)用连环锁连结两片口琴盖板的滑动槽,称这种装置为连环滑动锁。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连环滑动锁的形式使I、II、III琴合为一体,双手不必为持三支琴而受到束缚限制,能快速变化升(#)、降(b)音,适应转调的需要,完全解决了一把复音口琴不能转调的缺陷,并且保留了原复音口琴的所有演奏特色。
(2)与邱氏口琴相比,构造不同,本实用新型用连环滑动锁代替自动变形锁,结构简单、牢固,又非常灵活,因而两者演奏技法各不相同。在半音跳奏、手震音奏法上,本口琴发挥前后跳奏的敏捷性(邱氏口琴采用上下跳奏),琴与琴之间紧密靠近的特点,更显自如。而在八度和音、分解和音的演奏上,避免了邱氏口琴由于自动变形锁的束缚,嘴含不深。再说在吹降(b)音时,邱氏口琴须用升(#)音代奏,给演奏带来麻烦和限制。
(3)应用连环滑动锁装卸方便,与传统复音口琴相衔接,与传统口琴兼容,凡吹过普通口琴的人一学即会。
(4)拓展连环滑动锁的应用范围,使用连环滑动锁可随时更换或连结其他任何种类的口琴(如重音口琴、和弦口琴、倍司口琴、半音阶口琴等),而且使得三支以上口琴的联体演奏成为可能,满足了各种复杂演奏的需要,大大增强了口琴(泛指,不仅仅指复音口琴)独奏时的表现力。
(5)本口琴与传统半音阶口琴(12孔48音)相比,在变化#、b音或转调上同样方便,也符合乐理。而复音口琴的特色是传统半音阶口琴所不能及的。
(6)本口琴音域宽广,从bG1→f3,适应性强,一定范围内可以代替倍司口琴、和弦口琴的演奏。
(7)本口琴(硬件)的实现,使得复音口琴的软件,主要是记谱方法也随着改革,从简谱朝着更科学的五线谱发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口琴各孔的音名排列结构图。
图2是本口琴实施例的外观构造图。
图3是推拉式连环锁构造图
图4是伸缩式连环锁构造图。
图中(1)滑动槽 (2)连环锁
在图1中,每个孔上下两格簧片的音名相同,c、e、9不管为何组音都为吹音,d、f、a、b都为吸音,吹吸相间排列。I琴为降(b)音琴,II琴为C调琴,III琴为升(#)音琴(D,d3除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有标,未经江有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3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