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童车靠背无效
申请号: | 95200503.4 | 申请日: | 199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3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文代 |
主分类号: | B62J1/28 | 分类号: | B62J1/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童车 靠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靠背,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部分,以便儿童骑乘误入危险区时大人容易操控,以增加童车使用方便与安全的童车靠背。
如图1所示,以往的童车1主要是在一个车架11上方设有一个坐垫12,车架11前方设有一个车头13,车头13底端设有一个前端14,顶端设有一个供扶持的扶手15,车架11后方设有一对后轮16。为了防止幼儿在骑车时向后倾倒,在车架11后方藉一个连接杆17设有一个靠背2。
如图2所示,是靠背2组装在童车1上的剖视图,该靠背2为一个以塑料一体成型的壳体,其上具有一个开口朝下且和连接杆17同宽的容室21,容室21顶端贯穿一个供提推的穿孔22,当靠背2欲固定在连接杆17上方时,将靠背2直向套设入连接杆17上方,再于两者对应的穿孔23、171上螺设一个螺丝24,就可以将靠背2组装在童车1的后上方。当幼儿在骑车时,坐在坐垫12上并脚踩设于前轮14两侧的踏板18,以驱动童车1前移,并藉由靠背2的扶持,使身体可以向后靠,而大人则在旁协助以保证安全性。
如图1所示,当幼儿骑该童车1时因转弯或速度太快欲倾倒时,大人可手抓靠背2的穿孔22,以扶正童车1的角度,使童车1在使用上藉大人的协助达到安全的效果。但是,此种童车1的靠背2具有靠抵与辅助握持的效果,如果以靠抵为主,靠背2的高度必须以幼儿背部高度为准,但是却不利于大人的握持及手推车体前进来协助儿童骑乘童车,因此,当大人欲维持童车1的平衡性时,俯身握持靠背2的穿孔22常感腰酸背痛,而如果只在旁等到危险发生时再紧急握持靠背2,往往童车1已经倾倒,使幼儿受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幼儿靠抵,且可以调整高度,以方便大人提推、握持、推动,增加童车使用安全性的童车靠背。
本实用新型的童车靠背具有两个分离的靠背本体与推车把手,该靠背本体固定于童车上,以方便幼儿靠抵,该推车把手插设在童车的连接杆上,并藉一个定位元件调整其插设在连接杆上的套接长度,靠背本体高度的固定,可提供幼儿舒适的靠抵,藉推车把手高度的调整,可配合扶持者手部高度,使童车靠背在不但可供幼儿靠抵,也具有提携、握拿方便的功效。
一种童车靠背,包括一个设在童车后方连接杆上的靠背本体,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一个推车把手;
所述连接杆具有滑道;
所述靠背本体固设在所述连接杆上;
所述推车把手具有一个握持部,握持部上设有一供握持的穿孔,握持部底端具有一个突出的嵌插部,嵌插部插设在连接杆的滑道内,嵌插部上具有数个卡制孔;
连接杆上设有一个定位元件,定位元件卡制、固定于一个所述卡制孔中。
所述连接杆后方可设有一个与卡制孔对应的定位孔;
定位元件包括一个横向架设在所述定位孔上的套筒,套筒内横向设有一支插销,插销上设有一个顶撑插销的弹簧,插销内侧的末缘为卡制端,卡制端插设在所述嵌插部的卡制孔内,另一端突伸出套筒外并固设有一个连接片,连接片与一个拉钮固定。
定位元件的另一个方案是:
所述连接杆后方设有一个与卡制孔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元件包括一个位于所述连接杆外的拉部,拉部一端面轴向延伸出一个穿入所述定位孔内的插销,插销位于定位孔外的一端固定一个定位片,突伸入连接杆内的一端扣设一个扣环,扣环与定位孔内壁间设有一个弹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童车靠背具有两个可分离的构件,该靠背本体固定在童车的连接杆上,其具有方便幼儿靠抵的作用,具有扶持功能的推车把手由靠背本体上分离出,并藉一个定位元件使其套接在连接杆上,使靠背不但方便幼儿靠抵,更便于调整推车把手的高度,当童车在危急或车速过快时,大人都能够轻易且顺手地抓住推车把手,以防止意外发生,增加童车使用的方便性与安全性。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童车靠背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 是一种以往童车的立体图。
图2 是一种以往童车靠背组装在童车上的组合剖视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在童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后视分解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定位元件组合剖视图。
图6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 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文代,未经郑文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齿面预制板
- 下一篇:痔贴灵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