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筒防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00506.9 | 申请日: | 1995-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2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儒 |
主分类号: | B63B38/00 | 分类号: | B63B38/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筒防撞装置。
浮筒是用来浮在水面上之用,是故将其加以连结起来的话,而可以藉其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特性,以增加活动的空间,因此有所谓的浮筒结构问世,一种习用的浮筒结构其公告于台湾九0年六月十四日的专利公报上,其申请号为78212820号,公告号则为136127号的“可简易组合之多用途浮筒”,其主要包括一具有中空密封的浮筒本体,该浮筒本体外端的四个顶角设一凹槽,并在各个凹槽下方并再设有一凹洞及一凸耳,而该凸耳的中间处设有一迫紧孔,以供可以以一迫紧杆加以迫紧结合于其他的浮筒,该凹槽、凹洞、凸耳及迫紧孔等结构为习知结构,在此不多加叙述,然而该种习用浮筒结构虽然有很高的实用性,但其仍有一些缺点而使得其会造成使用者的不安全甚至不实用,兹就以上之论点加以论述:
当多个浮筒以迫紧杆加以连结之后,其呈一整齐的排列方式,而其外围的浮筒完全呈暴露状,所以当船舶停泊时容易直接碰撞浮筒而造成浮筒损坏,而且系船的缆绳亦无固定之处,另外由于浮筒的外围顶部设有凹槽,所以常常造成滑倒的情形产生,这种情形尤其是当浮筒上的人在钩鱼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可说是相当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筒防撞装置,其不但可以使得浮筒彼此之间的结合更为稳固,而且可以使得其更具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筒防撞装置,其包括一杆架,该杆架相对于浮筒连结后的凸耳处设有突耳,并于该突耳处设有一孔洞,孔洞的中间处设有一迫紧槽,所以使得该杆架可以套合在浮筒上,并利用一迫紧杆将其突耳和浮筒连结后的凸耳处加以迫紧结合。
所述的浮筒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架可为交叉纵横状,可以结合其它纵向或横向的浮筒。而由于浮筒本身的结合作用和套合在浮筒凸耳上的杆架的连结作用,在这种双重结合的作用下,而可以使得其结合的结构更加地稳固且更安全。
所述的浮筒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架可为垂直杆状,可以同样地以迫紧杆加以锁结固定在浮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浮筒防撞装置,可以使得其浮筒的外围处凸设一杆架,且由于浮筒杆架呈交叉杆状,所以使得其船舶在停靠时不会撞坏浮筒本体,而且可以利用交叉杆的空隙系结缆绳,另外,该交叉杆有缓冲撞力的作用,可说是相当地方便。
2、由于浮筒外围有一杆架,因而不会造成所谓滑倒的危险情形发生。
3、本实用新型的浮筒防撞装置,可以使得其整体浮筒的结构更加地稳固,且由于其杆架是套合在连结后的浮筒凸耳上,所以更可以使得浮筒之间可以更加紧密结合。相对地其结合的稳固性及安全性可大大地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将配合所附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合浮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合浮筒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合浮筒的多层组合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杆架10,该杆架10是相对于浮筒1连结后的凸耳2处设有一突耳11,并于该突耳11中间处设有迫紧孔12,请参看图2所示,所以使得当杆架10可以套合在浮筒1上,并利用一迫紧杆13将其突耳11和浮筒1连结后的凸耳2处加以迫紧结合,并同样可以结合其他纵向或横向的浮筒1,而可以使得其结合的结构性更加地稳固且更安全,同样地可在一呈长条状的杆架20设有相对于浮筒1的凸耳21及迫紧槽22,而可以同样地以迫紧杆13加以锁结固定在浮筒1上,由以上所述浮筒装置,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完全没有习用浮筒结构所产生的缺失,并且可以使得浮筒之间的结合可以更为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儒,未经杨明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5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事故三轴运行机具
- 下一篇:具有内藏隐密性的多层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