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胀壳式金属锚杆锚固头无效
申请号: | 95201334.7 | 申请日: | 1995-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295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崇德;张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专利事务部 | 代理人: | 蔺素珍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胀壳式 金属 锚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煤矿用胀壳式金属锚杆锚固头。它包括胀壳和楔块。可应用于煤矿和其它矿山。
现有的胀壳式金属锚杆锚固头由胀壳和楔体组成。胀壳分左右两块,上端由金属片相联结。金属片两端分别焊接在左右两块胀壳的上端。胀壳的外表面为光面或有倒齿,齿尖圆和齿根圆的直径与钻孔同心(见图1)。这种锚杆的不足之处在于金属片与胀壳采用焊接,加工复杂、成本高。倒齿形表面与岩石孔壁接触面小,孔壁受集中应力大,容易造成孔壁剥落和胀壳滑动。当孔壁较软时,锚固头膨胀量达到最大,楔体可能从胀壳中拉脱。因而这种锚杆只适用较坚硬的岩石,在较软岩石中使用时锚固力低,锚固效果差。另外由于锚固头的直径小于钻孔直径,锚固后岩石对锚固头的力集中在左右胀壳的外表面的中部,而楔体对胀壳的力作用在左右胀壳与楔体接触的两侧面,这就造成左右胀壳中部受弯距很大,容易在该部位断裂。因此现有的胀壳需用较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如用钢材锻造或机械加工、用铸钢、可塑铸铁,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加工简单、成本低的胀壳式金属锚杆锚固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所提供的锚固头适合于硬、中硬及较软的岩石锚固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左右胀壳上端分别有孔,钢丝穿过孔缠绕后将其连接。钢丝的两端分别向两侧张开一定角度。该结构省去了焊接工艺,加工方便、成本低。锚固头安装时,张开的钢丝可支撑孔壁使胀壳只能推入不能回退,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将胀壳的齿形改为顺齿形,以增大孔壁的承载面积减小孔壁所受的集中应力,不易产生孔壁破坏和胀壳滑动现象。从而使锚固头可适用于较软的岩石。
使齿根圆的直径大于钻孔直径,齿根圆与齿尖圆偏心。当锚壳受力时,首先是齿尖与孔壁接触,并压入孔壁,由于齿根圆直径大于钻孔直径因此齿根部随之与孔壁均匀接触。胀壳随着压力的增大与岩壁的接触面积增大,受到的围岩压力趋于均匀,而不至于出现过大的弯曲应力,这就可大大降低对材料抗弯性能的要求,可以采用铸铁等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左胀壳下端有一定位凸台,与右胀壳下端的缺口相啮合。其作用是:1.约束两胀壳之间的相对位移。安装锚杆时,两胀壳可平齐推入,以免错位。2.当孔壁较软时,锚固头达到最大膨胀量,楔体与胀壳凸台接触,阻止两者间的进一步滑动。此时锚固力达到最大。如果锚杆受力继续增大,锚固头将整体相对孔壁滑动,锚固力保持恒定。避免楔体和杆体被拉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加工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
2.可以适用于硬、中硬及较软的岩层。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一种现有的胀壳式锚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3是图2的A-A剖面。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2中1是楔体,4是胀壳,8是锚杆杆体。胀壳由左右两块组成,其上端分别有孔3,经调质处理的钢丝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孔缠绕后张开一定角度。胀壳上的齿5为顺齿。在左胀壳下端有定位凸台6与右胀壳下端的缺口7相啮合。图3中R1是齿尖圆半径,R2是齿根圆半径。这两个圆不同心,齿根圆半径大于钻孔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1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火柴可盛烟灰并横置放香烟的烟盒
- 下一篇:一种可反复使用的通用课程表